113302820029771064/2025-186380
慈溪市财政局
主动公开
通知公告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2025-02-12
2025-02-12
面向社会
2024年9月29日在慈溪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副市长 马荧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效率,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提供有力支撑。
一、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各级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共计193户,资产总额2393.9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792.47亿元,资产负债率66.9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84亿元,利润总额6.2亿元。
(二)资本的投向和布局情况。按行业分类,全市国有资本投入涉及18个行业,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71%)、建筑业(14.95%)、制造业(8.0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00%);按功能板块分类,国有资本布局集中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区块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
(三)国有资产处置情况。根据《慈溪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与出租管理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与出租一般应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统一交易。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通过市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交易169项,总成交金额19.72亿元,其中资产出租125项,总成交金额0.81亿元。
(四)市直公司负责人薪酬情况。市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平均年薪为47万元,是职工平均工资的4.11倍,薪酬水平符合薪改政策的要求。
二、企业国有资产运行和改革情况
(一)国有企业运行情况。全市国有企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服务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作用,勇扛发展使命,强化战略功能,展现更强担当。一是着力发挥城市建设主力军作用。市属国企作为开发建设主体,持续推进以城区潮塘江、新城河沿线为重点的城市更新及片区开发,启动G228、中横线快速路项目,配合推进通苏嘉甬铁路、轨道交通10号线建设。新城河区块一期基本建成,新河坊综合商业体开业,二、三、四期片区累计投资达到106亿元。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88个,总投资51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9亿元,完成投资97.1亿元,同比增长37%。二是着力提升国企综合实力。成立存量资产盘活专班,深入挖掘全市存量国有资产资源,全年完成停车资源经营权、人防工程、污水管网、绿化苗木等资产注入,有效压降资产负债率。持续优化企业财务体系,提升企业信用评级,更好融入资本市场。国投公司作为省内县市第二家国企获得国内AAA信用评级,并获得惠誉BBB和穆迪Baa3的投资级国际主体评级,发行首期境外债2亿美元;城投集团获AA+国内评级。国企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共有AAA评级企业1家、AA+评级企业3家、AA评级企业9家。三是着力扩大国有资本基金规模。通过构建“母基金+集团(平台)专项基金+企业子基金”的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切实发挥国有资本产业带动作用,引导国有资本向“大优强”“绿新高”产业投资布局。由高新区下属国企、工贸集团、文旅集团与浙商创投新合作设立10亿元规模的招商联结基金,当年投资项目5个,金额9000万元;工贸集团新增工信产业股权基金5亿元,探索实施“基金+基地+招商”模式,当年投资项目3个,金额4500万元。全市国有企业在运作产业基金达到5支,总规模28.77亿元,其中通慈基金10亿元(由国投公司、慈东工业和宁波通商基金组建)、工信基金2.7亿元(由国投公司和工贸集团组建)、工信产业股权基金5亿元(由工贸集团组建)、慈浙科创基金10亿元(由高新区下属国企、工贸集团、文旅集团和浙商华盈资管等民营资本组建)、清控科创基金1.07亿元(由环创中心下属国企组建),至2023年末已投资金额5.1亿元。
(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在2021年国企改革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打造资产实力强劲、职能定位清晰、经营能力突出的国企矩阵。一是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体化运作国投公司,履行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以市场化方式统筹落实市级重大投资任务,提供资金资源统筹服务。建设集团与原新城河办公室下属国企重组设立为城投集团,将新城河区块开发建设职能、农旅集团主干河道建设治理及开发职能划至城投集团,整合做大片区开发主体。农旅集团重组设立为文旅集团,突出文化和旅游主责主业,聚焦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农业、康养”五大幸福产业。二是着力加强国企队伍建设。修订市直公司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把国企作为经济干部历练的阵地、成长的“摇篮”,选优配强市直公司领导班子,副总等副职由部管提级为比照市管副职配备,国企市管干部从10人增加到21人,其中首次公开选聘6人。制订出台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国企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国资中心党工委,实行市直公司党组织归口管理,完成市直公司党组织换届选举,形成国资国企党组织一体推进、同向发力的堡垒阵势。三是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慈溪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国有企业在混改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城投集团参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交通集团参股的道路养护新材料项目,工贸集团参股的新能源汽车拆解、智慧消防项目等。其中,由交通集团与省属国企浙江交工集团、新浦城镇建设公司合作的慈溪交工养护新材料有限公司前两年累计营收15791万元,实现利润631万元,缴纳税款539万元,既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镇村共富。
(三)国有企业监管情况。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一是着力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出台审计整改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强化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加强企业内审工作监督指导,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三年全覆盖,完成22家委托管理企业内审工作。持续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建立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责任体系,积极防范经营风险。制订出台国有企业市场化房地产项目投资指引,规范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二是着力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迭代升级银企直连项目,加强融资担保信息实时管理,国企资金监管覆盖率达到90%以上,纳入系统实时监管账户702个,实时监管资金超过60亿元。加强“乐采云”采购平台建设,市属国企采购项目实现“应上尽上”,全年累计成交项目1960宗,成交金额4.61亿元,其中招标项目161宗,成交金额4.32亿元。三是着力健全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修订市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分考核对象梯次,实行综合考核结果和高管薪酬挂钩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完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开展市直公司“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季度争先亮赛活动,着力营造国企“争、拼、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国企整体能级有待升级。受限于县域的资源要素禀赋,全市国有企业基本以功能类为主,国有资本主要分布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准公益性领域,国有资本收益率较低,企业造血功能不足,难以实现良性循环。二是国企经营管理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决策机制尚不健全,投融资模式创新不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不够敏感,向市场要效益、以效益拓市场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弱。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制度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新的经营领域中,对容错纠错和免责机制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三是国企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相对单一,薪资待遇的提升以职务等级为主要依据,绩效考核业绩体现不突出,专业技术岗位和其他人员岗位薪酬差异化不明显,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熟悉投融资、市场经营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下步,市政府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有经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聚焦要素、资源、人才,不断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切实加强国有企业“三支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奋力争当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市域实践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一)集聚要素,增强国企造血能力。一是强化资本运营能力。推进国企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促使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加快推进存量资产盘活,激活现金流量,形成有效投资循环。二是拓宽国企融资渠道。组建融资政策研究工作专班,常态化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各地金融动态及创新融资工具,加强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加强金融、资金、法律等风险防范,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三是提升国企信用评级。积极推进交通集团、工贸集团、文旅集团等企业信用评级提升至AA+,今年计划新增AA+信用评级企业1家,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认可度。
(二)融合资源,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合作。推动国有企业瞄准上级国企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方向参与优质项目,与优秀民企加强合作,在更宽领域与市场主体融合发展。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监管,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管。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着力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经营效益。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制度设计,强化内审工作监督考核,着力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三是抓好新兴产业引投。修订国企基金管理办法,优化基金投资管理体系,建立架构体系化、运作市场化的国有资本基金,发挥好“以投带引”的产业引领作用。将城建类益慈基金(50亿元)投资范围增扩至产业投资,与宁波金投合作设立50亿元规模的产业母基金。
(三)建强队伍,强化国企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市属国企三定方案,合理设定组织架构,加强国企干部人事关系管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加强国企中层人员提拔事前预审、事中监督、事后备案等审核,规范选任操作流程。实施国企员工统一招录,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储备一批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贡献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聚焦国企攻坚破难、改革争先等领域问责风险,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深化干部担当容错事前备案和事后免责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三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订出台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指引操作办法。加强“外大于内”董事会建设,选优配强外部董事,设置审计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国企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