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5-187212
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通知公告
科技、教育/教育
2025-03-14
2025-03-14
面向社会
慈教基〔2025〕1号
各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城区教育辅导中心,局直属单位,城区三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各市属学校,局管民办学校:
现将《慈溪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慈溪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2025年工作要点》
慈溪市教育局
2025年3月12日
慈溪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基础教育科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融合实践,统筹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教育服务效能,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主要目标:2025年底前,义务教育集团化(教共体)办学覆盖率达100%,持证随迁子女入学接纳比率100%,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升至93%以上,普通高中录取率突破75%,优质高中分配生比例不低于70%。
重点任务:
一、构建全链条素质教育新体系
1.深化体教融合与艺术育人工程。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完善“课间活力计划”,推行“一校多队、一生多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校园足球升级版,争创国家级青少年足球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慈溪市小学课间15分钟活动建议方案》落实,进一步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架构与创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实施“美育浸润计划”,推动学科美育深度融合,举办经典诵读、艺术展演等品牌活动,继续培育学校“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体艺特色品牌格局,推广非遗艺术进课堂,实现校校有艺术工坊、班班有特色展演,培育一批省级美育示范校。
2.创新科技教育与文化浸润行动。推进科学教育强基计划,深入推进科学教育进课堂,加强科学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课程资源,引进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积极发挥科学副校长作用,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和资源,为科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融入校本课程。开展“未来科学家”培养项目,联动高校、科研院所打造10个校外实践基地。深化书香校园建设,提升“班级经典诵读2.0”品牌工程,推动数字阅读资源全覆盖,形成“阅读+”育人新生态。
二、打造优质均衡教育新标杆
3.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市。对标国家级评估标准,以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市契机,协同其他部门和学校紧密配合,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规范学校教学常规,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师授课等多方面严格把关,在教共体平台上推进优质资源动态共享机制,推动名师课堂、名校课程互补共享。
4.深化集团化办学与区域协同发展。以教共体建设为抓手,深化“核心校引领+成员校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教研联动、资源共享、同步课堂等举措,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重点打造区域学科联盟和名师工作室,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成果转化。鼓励成员校立足自身特色开发“一校一品”课程群,探索贯通培养路径,定期举办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跃升”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完善集团化(教共体)办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吸取周边区县市的集团化(教共体)办学的经验,促进我市集团化(教共体)办学取得实效。
5.巩固“双减”成果完善评价机制。完善“双减”智慧监管平台,推广分层作业和项目式学习模式,以数字化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建设教育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AI辅助教学诊断与个性化学习方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深化“浙里课后服务”平台功能,构建“数据驾驶舱”实现教学动态实时监测,推动教育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加强数字化减负实践案例培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慈溪经验,建立学业质量绿色评价体系。公开遴选第二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开发“AI+教育”“非遗传承”等特色拓展课程,形成学校的课后服务品牌课程。
三、拓宽高中教育多元特色新路径
6.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发展计划。推进“学术型、特色型、综合型”高中分类发展,深化选课走班制度改革,建立学科优势联盟,开展跨校联合教研。支持慈溪中学争创全国顶尖学术高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基地。
四、共育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新生态
7.推进特殊教育融合提质行动。出台融合教育实施方案,开设覆盖全市的慈溪市融合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普特教师协同培训,开发融合教育课程资源包。加强普特融合教育课程研发与教学研究,关注随班就读课堂的有效性。2025年做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班(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教育安置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五、攻坚教育民生项目新挑战
8.优化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落实省新一轮持证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民生实事项目,保障符合我市小学、初中一年级入学条件、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入学100%提供相应区域的公办学位,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申请转入当地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就读100%提供相应区域的公办学位,为在当地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就读、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申请转入当地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就读100%提供相应区域的公办学位。
9.创新义务教育招生服务模式。继续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完善公民同招监督机制,确保招生公平透明。精准指导各镇(街道)科学合理地制定招生计划,全力扩大学位供给。配合宁波教育局持续优化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同招政策和报名系统平台建设,提升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便捷性。提前研判招生新问题,深入分析与研究,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建议,以严谨的态度妥善处理各类矛盾与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
10.开展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持续加强学校卫生健康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视力检查、一年级新生脊柱弯曲异常普查及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卫生意识。加大学校智能护眼教室灯光照明与防近设施设备改造力度,达到中小学生整体近视率持续下降目标。
慈溪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5年3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