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5-187469
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通知公告
科技、教育/教育
2025-03-24
2025-03-24
面向社会
慈教德〔2025〕1号
城区教育辅导中心,教研室,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
现将《2025年慈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25年慈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
慈溪市教育局
2025年3月24日
附件
2025年慈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
2025年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根基,坚持铸魂育人、以文化人,健全完善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运行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铸魂育人,强化思想引领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托诵读、绘画、读书征文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童心向党”“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我的家乡在‘浙’里”“我爱慈溪”、“我和宁波这座城”等系列教育活动。
2.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深化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全市中小学专职思政教师轮训计划,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开展“最好听的思政课”、“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等选树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的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着力构建具有慈溪辨识度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3.强化德育品牌建设。持续推进我市中小学“德育生活化”工作,提炼“一校一品”育人工作经验,组建“德育导师团”,深入已立项的德育品牌培育学校,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拓宽德育思路,创新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品牌内涵,增强德育品牌影响力。
二、坚持专业引领,强化队伍建设
4.深化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慈溪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优势,高质量推进慈溪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体系。提升研训赛水平,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新秀班主任评比集训,力争实现竞赛成绩与经验示范双优成果。组建慈溪市班主任成长联盟,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指导作用,开展慈溪市中小学第二批示范型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作,聚力展现新时代班主任核心素养,推动育人实践与理论创新协同发展。
5.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体系。以教育、检察、妇联、法院、卫健等部门骨干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为依托,通过健全“讲师团引领示范、指导师专业支撑、志愿者协同助力、班主任全员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分层构建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同步推进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开发法治教育、心理健康、家校协同等主题课程,完善家庭教育标准化课程体系;动态扩容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队,强化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通过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案例研讨及家长教育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教师指导水平与家长教育素养,夯实校家社协同育人基础。
三、坚持协同共育,强化成长支持
6.完善学生成长指导服务体系。成长指导中心继续提质增效用好阵地资源,统筹建设管理优化运行机制,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拓宽服务覆盖、增强区域辐射,构建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慈溪市学生成长指导站的引领优势,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动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家校素养提升行动,组织“红领巾看慈溪”“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暖心微课”等系列活动和专栏,努力形成一批卓有成效、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经验和品牌。
7.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深化“守护少年的你”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促进计划,推出“幸福巴士”关爱活动。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书签、心理绘画、“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高考前后心理助考等活动。系统推进基于“心网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强化跨部门联动,全力推进全流程网格化管理的深化与拓展。继续深化与第七人民医院的医教结合项目,拓展合作渠道,开通学生复学鉴定绿色通道,真正实现“合作专业协会及医院—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危机转介干预信息共享。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心育能力全员培训,重点提升心理专兼职教师的危机干预能力,普通教师的危机识别能力与家校沟通能力,提升中小学专任教师心理健康B证和C证持有率,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幸福课程的内涵与体系。
8.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杨贤江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全人生指导”视野下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编写慈溪市家长学校教材。探索将家庭教育情况纳入新市民量化积分项目。制定《慈溪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深化部门协作,构建市镇(街道)校三级工作体系,以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推进工作为契机,努力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以教育优质资源深入加强家校协作共建,持续打造“家庭教育大讲堂”、“溪上家长说”、“智慧父母,让爱育见未来”、“我与孩子共成长”等栏目,切实提升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能力。
9.深化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工程。落实《慈溪市青少年“阅见未来”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各校开展各具特色又品牌鲜明的青少年学生阅读活动。以教育系统师资资源、图书馆资源、课程资源为依托,深入渗透服务,进一步完善青少年阅读推广体系。举办慈溪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读书节,联合市图书馆建立第三批“书香漂流馆”,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10.规范研学旅行实践管理机制。完善并全面推广“宁波研学旅行”平台,健全准入退出、考核评价等各项机制,实现研学旅行的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组织慈溪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和暑假“优秀夏令营”案例评选活动。做好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工作。
11.深化劳动教育品牌化建设。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实施劳育夯基计划,用好劳动教育清单,组织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评比活动,打造新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培育中小学劳动实践品牌项目。召开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推介会,组织开展劳动月、劳动周系列主题活动。
12.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共治格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市政法委、教育、公安、财政等部门组成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探索建立专门学校送教制度,修订《慈溪市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专门教育学校入学细则(试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高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水平。在学校设立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家长学校、普法教育谈话、组织参观法院等形式,定期开展教师、家长、学生法治教育,推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格局。
四、坚持文化浸润,强化环境育人
13.深化文明校园建设。认真贯彻《宁波市文明校园创建 管理办法》,根据宁波市大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要求,持续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有我”师生共创共享行动,组织“展示校园风采·弘扬校园文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浓厚氛围,不定期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检查督导,不断提升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质效。
14.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传承阵地。各校在办学治校历程中凝炼、发展校园文化,加强校史馆、荣誉室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愿景、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开展师生广泛参与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不断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
抄送:宁波市教育局。
慈溪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5年3月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