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我市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市域实践“排头兵”中展现审计担当。现将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依法行政中贯彻法治理念
(一)抓牢关键落实法治引领。2024年,我局严格依照“八五”普法规划、法治相关要求等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关键少数”凸显法治地位,切实做好学法用法、述职述法工作,用法治理念统筹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认真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计划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计划,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八进”活动。
(二)抓牢队伍巩固法治能力。持续性推进“知行青年”培育工程,灵活运用集中整训、以审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执法能力,探索构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干部培训体系,通过“周二夜学”、法律顾问专业授课等形式不断增强审计队伍的法治意识,执法证持有率达到100%,切实保障有效执法。同时积极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为探索“重大审计问题清单”综合场景应用提供人才支撑。2024年,3人入选省大数据审计专业人才,6人在宁波首届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宁波综合审计知识竞赛中获奖,2篇大数据案例获宁波优秀等次。
(三)抓牢规范优化法治路径。贯彻执行法治审查员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任命1名干部担任专职法治审查员,强化合法性审查力度。同时,按规定修订局重大行政决策标准,清理规范性文件,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规。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订“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确保依法审计,在审计执法全过程中落实留痕和可追溯管理,对重要审计项目及复杂事项通过局业务会议、多部门会商研判等方式讨论决定,强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适当性。结对并培育公职律师,聘请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中的作用。
(四)抓牢公开擦亮法治窗口。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通过政府网站这一窗口及时征集相关意见,公开审前公示及审计结果公告,督促被审计单位公告审计整改结果,主动在阳光下建设法治政府。全年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44条,其中计划总结3条、审计公开34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解读4条、法治政府建设报告1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2条。
二、在普法宣传中立足法治主题
(一)抓牢主体落实普法责任。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我局积极承担普法责任,通过编制普法责任制个性化清单,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审计监督、质量控制、整改落实等各项工作,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既是审计人员,也是普法人员,充分利用审计会议、审计调查、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整改检查、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等工作机会,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现场普及审计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此外,我局按规定积极上报普法季度总结、执行情况总结、法治信息等资料,切实将法治宣传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二)抓牢受众延伸普法半径。2024年,我局积极研究普法受众,不断拓宽影响范围,延伸普法半径。除被审计单位以外,将全局审计干部、局退休干部、村干部、重点机关部门、民营企业等均纳入受众范围。同时根据不同受众,精心设计法治宣传相关内容和形式,力争审计普法全覆盖,如上半年派出3名宣讲员面向各镇街道村干部讲解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常见的不规范操作;又如对接宁波市内审协会会长赴公牛集团等企业指导内审相关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全面高质量发展。
(三)抓牢载体深化普法质效。以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为案例现场普法,进行直观、形象、生动地释法说理,充分发挥以案释法的引导、规范、预防和教育功能;同时就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单位自行梳理并保持规范操作;整理形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风险方案清单和示范案例;此外,我局还派出审计骨干赴市级机关部门、各镇(街道)开展专题讲课,组织审计讲座、审计沙龙等活动分享相关经验做法,11月中旬局长受邀向全市新提任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课,以学习交流的方式集中式针对性普法;组织开展“跟班培训”,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安排其他单位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以定向指导的方式沉浸式普法;组织新入职人员和新晋中层干部进行宪法宣誓,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恪守法治原则。
三、在履职尽责中践行法治思维
(一)抓牢主责强化依法审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围绕财政资金管理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实施2024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审计等审计项目27个,其中局单独立项项目21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抓牢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两条主线,通过巡审联动、跨部门会商研判等方式协同挖掘线索。全年查出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5.49亿元,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469个,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68条,促进出台制度29项,审计报告、专报等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60篇次,移送问题线索20条,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2人被诫勉谈话,3人被市委纪委监委立案审查。
(二)抓牢整改强化监督效果。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梳理汇总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一体化推进问题揭示和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和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效果。2024年,我市109项历年遗留未整改到位问题全面“清零”。我市在上半年宁波市区(县、市)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2024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41家单位5大类45个问题86个具体事项中,已整改76项,整改完成率88.37%,累计涉及金额10.05亿元。
(三)抓牢服务强化内审指导。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年初修订《慈溪市内部审计工作创优办法》,鼓励和规范内部审计争先创优工作,提高全市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不断促进内部审计成果“增新值”。修订慈溪市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清单,围绕农村集体经济9大重点风险领域,归纳整理了27个风险点、129个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此外,2024年日常联系指导单位60家,完成内审走访19家;持续开展“跟班培训、挂职学习”行动,共8名内审人员分批次进行学习,有效促进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协同发展;服务内审单位在各项评选活动中争先创优,2024年上报论文12 篇、案例12篇、优秀项目4个,报送信息16篇,录用11篇。
2024年,我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的要求,还存在公职律师培育力度有待加强、法治集中宣传的形式和渠道不够丰富等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内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自我革新的要求不够高,法治创新能力不够强。对此,我局将进一步推动经常性学法不断深入,拓展普法宣传阵地,依法履行审计职责,确保审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