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山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07 16:01 信息来源:胜山镇

2024年,胜山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2024年度法治慈溪建设工作要点》,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加快社会经济实现稳中向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本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压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工作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联席会议,推动全镇法治建设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对领导干部重点加强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养成,全年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2次。

(二)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胜山镇党委书记专题会议、党委(扩大)会议、镇长办公会议制度》、《宁波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等议事制度,涉及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以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2024年,胜山镇将胜山镇小学空调安装工程列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经过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依法程序,顺利完成工程建设。此外,持续推进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和全覆盖工作,全年完成政府文件、合同合法性审查64件。

(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联合执法、协同执法,完善执法机制和规范。积极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体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市城管局胜山城管中队全面运行“掌上执法”,推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见成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及综合执法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基层治理新风貌。2024年,综合行政执法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案件576件,共处罚金15.9万元。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围绕业务分管线、纪委审计监督线、合法性审查线,层层夯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每一件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执行等环节均有留痕且关联。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行政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2024年,胜山镇公开政务信息618条,回应群众关切问题72次。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以法治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将三源治理的工作机制融入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全面形成专业调解先行、职能部门处置、社会力量参与、司法审判托底的大调解格局。2024年,胜山镇共计调处各类纠纷449余件,累计信访总量下降3.79%,诉前调解率47.8%。持续推进矛盾调解中心24小时运作,除工作时间常态化调处各类纠纷外,在非工作时间成立了“1+2+2+N”矛盾纠纷“全天候”响应处置队伍,保障第一时间能够响应、处置、化解矛盾纠纷,相关做法得到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莅临调研并肯定,并作为唯一乡镇在宁波市非警务类事项协同处置工作部署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六)深化普法教育宣传。围绕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法治方面的需求,以宣传、讲解、志愿法治服务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八五”普法内容、法律服务打包送到基层干群身边,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围绕青少年群体,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胜山各中小学开展宪法晨读、法治宣誓等法治实践,举办“开学第一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普法内容及法律服务,全年共开展各类进校园普法宣讲活动15场次,发放材料20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不够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政策轻法律、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的现象。二是

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执法程序不够规范,影响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公信力。

三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较为传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不高,法治观念淡薄。

在来年的工作中我镇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法治化改革工作。

一是加强法治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法治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考试和执法业务竞赛等活动,激励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学法用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管理,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执法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严格执行执法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三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结合新时代群众需求和特点,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