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777114Y/2025-187838

发布机构:

市人力社保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4-03

成文日期:

2025-04-03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03 11:15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2024年慈溪市人力社保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稳就业、强社保、引人才、促和谐,以改革思维构建完善人社工作“六大体系”。

一、工作总结

(一)精准施策,就业创业质效并举。聚焦重点群体,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全覆盖。加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提供毕业生“1131”专属服务,帮扶率100%。推广“灵活保”和浙里找零工平台,累计建成7个零工市场和8个零工驿站。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8%,系宁波市最低水平。优化企业用工服务,组织劳务协作小分队至贵州、四川等地开展用工招录,发展526名村级“劳务经纪人”扩面吸引农村转移劳动力到慈就业。着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增人力资源机构104家,总数达32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二。

(二)提级增效,人才生态全面优化。加强博士后招引工作,深化“博士后三年提质工程”,新增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2家,新引进博士后17名,招收比居全市前三。创新高校毕业生引进机制,建立省外高校引才工作站、聘任青春慈溪校招代言人、开发假期来慈就业游学线路,全年新引进大学生2.27万人。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围绕“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和“七优享”工程,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别、全周期技能培训体系,完成职业培训3.59万人次,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共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902人,相关工作获宁波市金珊副市长批示肯定,“为全市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样板示范”。深化人才自主评价改革,累计已有社会培训评价机构8家、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56家。积极探索“一评双证”、专技融通新模式,累计100余人获得技能、职称类双证。

(三)稳妥有序,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依托“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社保提标扩面计划有序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全年净增2.43万人,实际缴费人数净增1.39万人。探索城乡居保“集体经济+个人资助”补充机制,匡堰成为我市城乡居保集体补助首个试点地。开展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疑点数据核查7423人次,查处案件2件,纠正问题6类。全力应对养老保险重大政策调整,开展辖区范围内延迟退休政策综合协调、政策培训、信访咨询接待、宣传引导、舆情监控等工作,市镇村三级联动,每日报送调度情况,宣传权威信息。加快社保卡推广,拓展银行服务网点数量至161家,累计发行实体社保卡157万张,电子社保卡122万张。积极推动养老待遇入卡,发动基层力量,按险种、年龄、金额分人群、分批次推进养老待遇入卡工作,累计已有25.6万退休人员通过社保卡领取养老待遇,入卡率超60%。

(四)全链施策,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市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督促督导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针对欠薪高发的工程建设、劳务派遣领域以及低端制造业开展专项整治,用好“劳动关系协调专家库”、“部门联合专项整治”等机制,加大欠薪打击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受理欠薪矛盾纠纷11158件,累计为1.4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近1.82亿元。聚焦工伤认定前、理赔前、仲裁庭审前三道环节,推行工伤争议案前调解“三步法”,有效提高工伤争议诉前化解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无讼指数为100,列全省县市区第一,累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74亿。推动劳动关系源头治理改革,实现基层“三支队伍”、两群建设全覆盖,有效提升镇街道企业类国家线索件办结率。

(五)多措并举,事业发展活力迸发。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各类事业人员招考招聘工作,夯实“阳光考录”品牌,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调动交流,从严审核把关,注重能岗相适、专业对口。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积极落实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定期奖励工作,2024年首次对连续三个年度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记功奖励,记功人数364人。极大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指导和岗位管理的日常审批、办理工作。建立健全编外人员管理长效机制,会同市上林公司做好编外人员准入、管理、退出等相关监督工作,确保编外用工管理更加严格规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就业优先,实施“乐业慈溪”促共富。打造青年友好城,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慈就业,引导企业提供高质量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强分析研判,精准施策,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力争实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应用,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推动政策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全方面精准化服务。

(二)人才强基,服务三支队伍谋发展。发挥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以国家级、省级以及宁波甬江人才工程为抓手,围绕产业需求推动创新型人才引进。深挖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扩大博士后建站储备库规模,2025年计划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3家,力争晋升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实施差异化补贴制度,统筹抓好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落实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开展新一轮“上林名匠”系列评选活动。全面落实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评价机制,逐步提升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深入实施上林人才培养工程,强化激励保障,构建爱才惜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新生态。依托人才优势在对口帮扶上精准发力,以“布拖所需、慈溪所能”为原则,做好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专家的选派工作。

(三)社保兜底,优化保障体系筑防线。依托村社区网格力量,重点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高危建筑行业、服务行业为突破口,加大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吃透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精神,以政策为依托,提前谋划经办对策,周密部署经办流程。完善社保基金内部监管审计制度,提升监管能力,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巩固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成效,重点关注即时工伤等案件,联合公安、住建、卫健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治网络、加大核查力度、严把审核门槛、提升认定质量。健全工伤预防工作体系,增强劳动者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常态监督工伤发生高频的重点企业,进一步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

(四)治欠护薪,维护劳动权益保稳定。充分发挥市根治欠薪办牵头抓总作用,敢于分派任务、敢于指出不足、敢于统筹协调,不断压实各部门责任。特别是要联手住建部门,督促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切实增强欠薪处置合力。夯实基层基础,发挥镇街道及村社区网格队伍力量,将劳动保障职责纳入网格清单。同时,围绕“减存量、控增量”目标,进一步优化基层人社治理体系,畅通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等业务在线办理流转,充分发挥“三员两群”队伍基层治理作用,建立纠纷闭环管控机制,实现一般劳动纠纷不出镇、街道。加大涉薪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与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动配合,落实工作例会和定期通报制度,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拖欠工资黑名单、行政拘留等手段,持续筑牢护“薪”坚实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