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365B/2025-188639
市科技局
主动公开
通知公告
科技、教育/科技
2025-04-30
2025-04-29
面向社会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
现将《慈溪市科学技术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9日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技强国、创新浙江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县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主要目标是: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0.1个百分点、达3.69%;市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达3.46%;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20家、总量超11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50亿元。争取获省科技创新鼎。
一、强化政治领航,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完善“第一议题”学习贯彻、“第一课题”调查研究、“第一责任”推进落实,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2.强化政治生态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主体责任,规范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确保监督执纪运用到各个环节。完善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定期开展机关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干部思想状态分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清廉机关建设,高质量做好市委巡察和专项审计等整改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科技领域意识形态。
3.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重点业务工作全过程。推动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党务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业务能力,深化“创·先锋”党员积分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组织开展科技干部培训、机关青年“思享汇”等活动。
二、开展教科人一体改革行动,构建区域创新支撑体系。
4.推动创新平台提能增效。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体系,加快产研院公司化改制、医工所产业化转型、中以研究院功能性重组。完善绩效导向的科创平台支持机制,优化浙工大慈溪创新设计研究院、浙科大慈溪产业研究院、武科大慈溪技术转移中心等评价体系,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实体化运营宁波科技大市场慈溪分市场。统筹推进杭州、上海、深圳科创飞地建设,提升运营效能,完成杭州飞地新一轮公开招标。
5.推进高端科技人才引育。抓好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宁波甬江引才工程(科技线)项目等申报,完善“排摸入库—申报走访—答辩辅导—立项后服务”人才项目全流程工作机制。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做好“产业教授”“科技副总”遴选,支持企业引进留用海外工程师等各类外国人才,做好“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申报、外国专家来华许可等工作。
6.开展高质量科技合作。梳理完善校地合作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与甬江实验室、东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唱好杭甬“双城记”。优化科技成果捕捉、撮合机制,组织开展“千企百校万里行”专题活动,全年不少于5次。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挑战赛,获宁波市级以上奖项5个。
三、开展两新深度融合行动,构建全领域创新赋能体系。
7.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行动,迭代开展规上企业研发创新“诊断+提升”活动,高质量做好科技服务联盟研发费用归集业务培训讲师团师资培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业务培训全覆盖、研发费用零申报企业上门走访全覆盖。有效落实研发后补助政策兑现核查,保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后补助等政策兑现,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左右、总量达9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
8.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科技企业培育梯队链条,持之以恒推进科技独角兽培育,构建科技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新培育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完善企业研发机构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建设上级企业研发机构,新增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修订《慈溪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提升双创载体服务质效,完成智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新一轮公开招标。
9.提升产业攻关能力。一体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认定新一轮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家、新建产业创新联合体2家以上、认定宁波市技术创新中心1家。健全企业主导的科研组织机制,支持企业参与重大创新任务需求征集、牵头开发重大创新应用场景,积极申报各级科技奖项、重点科技专项,争取立项浙江省“尖兵领雁+X”、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等上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以上,实施本级重点研发项目15个左右,试点实施市镇联动共性技术攻关项目。
四、开展创新生态优化行动,构建开放融通保障体系。
10.强化科技政策供给。高质量编制《慈溪市“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迭代新一轮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印发《慈溪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站管理办法(修订)》,强化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指导。加强市镇两级联动管理,强化科技统计监测评价,提升月监测、季分析、年评价工作体系效能。
11.加强科技金融融合。强化科技金融发展顶层设计,重塑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金股权投资机制,制订市科技创投基金管理办法,探索创业投资与科技计划项目组合的“拨投结合”模式,支持推动重大平台、产业项目建设。
12.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实施科普活动品牌建设,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普统计等工作。做好院士风采馆委托管理,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50天,参观人数不少于1200人次,举办活动不少于2场。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工作,强化高质量政务信息报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协同联动,提升科技创新的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