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宁波腾丰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千亩示范田里一派繁忙景象:8台高速智能插秧机正以“雁阵”队形协同作业,机械臂如精密的打印喷头,将嫩绿的秧苗“植入”水田。在卫星定位的“电子围栏”中,横纵成行的秧苗宛如微缩芯片上的电路纹路,勾勒出一幅数字农业的未来图景。
与当下热门的无人机“飞播”相比,“打印”式的机插秧技术亦展现出其独特优势,“日均作业效率达50亩,相当于50个熟练农民的劳动量。今年2000亩早稻只需集中调度8台设备连续作业5天。”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毅告诉记者,机插秧是采用工厂化培育的标准化秧苗,用种量减少,且利用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精准栽插,行间距稳定,株距误差控制不超过2厘米,易于除草和通风,秧苗的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机插秧带来最大的好处是稳产,种植大户很看重这些,就像用精密仪器移植细胞,而非撒播种子。”张毅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去年,他的200亩试验田里,机插秧区域秧苗根系入土深度统一为2厘米,抗倒伏能力比“飞播”田提升40%,预计亩产可高出15%。
今年,腾丰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创新“模块化托管”模式,将农事拆解为若干个标准化环节,农户可“点单”式选择服务组合。“每亩230元的机插秧服务费看似高于飞播的单价,但后期节省的间苗、补秧人工费反而让综合成本下降20%。”张毅介绍道,今年农事服务中心育秧总面积将突破7000亩,其中4500亩为周边7个种植大户提供代育秧、代插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