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299/2025-190540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01

成文日期:

2025-07-01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5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1 16:11 信息来源:办公室

徐淑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案》(第152号)已收悉。我局及时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区域协同

近年来,我市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顶层设计接轨上海,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协作定位。加强省、市长三角办对接,配合做好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方案完善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慈溪现有产业、科创等进行深入调研梳理,精准定位慈溪在长三角高端制造业集群中的发展方向与重点突破领域,编制形成《“十五五”慈溪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思路研究》,围绕慈溪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活力澎湃的浙江创新智造示范区、美丽幸福的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及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节点功能定位,发挥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地区沪、杭、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中心区位优势,顺应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加快推动融长接沪,积极争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产业链接、科创链接、服务链接、要素链接,重点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长三角品质宜居生活样板区、长三角资源要素枢纽门户区、长三角政策环境一体先行区,形成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新动能新模式高地,形成“五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二是完善协作机制。2018年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全方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形成了“一个集中”“六个专项”“十大平台”“十八镇街”“社会各界”相结合的组织框架和运行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沪慈合作。抽调精干力量实现实体化运作,《慈溪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规划(2023-2025)》等,明确下阶段重点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出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要点,明确实施“六大工程”55项重点任务。三是接轨重点城市。设立慈溪(上海)飞地服务中心作为慈溪招引科创项目及人才的前沿平台,承担“异地研发服务、驻地招商引智、区域经济协作”三大功能,全方位排摸上海优质项目外溢、挖掘产业配套专家团队、服务慈溪企业研发开拓。2024年新一轮上海飞地已顺利签订协议,于12月完成招投标。今年以来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2个。

二、关于补齐基建短板

持续谋划建设多层次交通体系。一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力配合推进通苏嘉甬高铁慈溪段建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当前项目进展顺利。杭甬高速复线、胜陆高架、中横线快速路、228国道等高、快速路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沪甬二通道、余慈东西高速、宁波大道、东海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推进,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在港口建设方面,慈溪杭州湾港区作为新增的第“二十区”顺利纳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港区由慈岱作业区和慈东作业区组成,慈岱作业区作为核心作业区,主要服务慈溪、余姚、新区及周边绍兴等区域,以发展集装箱、散杂货运输为主,是连接舟山与大陆货物滚装运输的主要物流节点;慈东作业区位于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东侧,重点服务慈溪侧临港产业海运需求。三是在物流方面,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慈溪市大洋山站工贸运一体公铁联运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同时强化信息联动,以慈交铁路平台为信息化基础,促进铁路公司与仓储、贸易、运输多维度联通;以国铁95306平台为信息共享枢纽,全流程精准跟踪货物在途信息,与国铁干线共享信息;以“慈交铁路”板块为依托,助力铁路服务信息化,推动科技创新与铁路生产运输深度融合。

三、关于创新驱动升级

一是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探索长三角高校院所引进共建,浙江工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相继揭牌启动,重点开展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制订体制机制改革建议方案,新考察孵化产业化项目4个,其中《同位素新材料制备工艺及关键设备研发》作为上海科技招引的重要项目,基本确定入驻未来产业园区,同步撬动高层次科创人才和相关团队引进落地。同时,鼓励我市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各级科技专项,如宁波宝工电器有限公司与浙江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大功率离网自供电低碳供暖系统研发”项目等,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加快人才引育。一方面,打造高层次人才培育生态,以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及宁波甬江人才工程为抓手,对于入选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上级资助额度给予最高1:2的配套支持。2024年兑现人才项目资助资金3778万元。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服务体系,2024年兑现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硕博士生活补助等高层次人才政策经费1650余万元。另一方面,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我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全面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高专业布局与我市产业结构的匹配度。近三年累计调整优化专业(方向)18个,启动宁波市紧缺型专业建设项目9项,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6项。不断深入与宁波大市高校和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合作,提高培养符合慈溪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下步,我们将根据省、宁波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慈溪现实工作情况,统筹推进接轨上海“三大三强”工程。深化推进“新枢纽建设”,加速公铁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成为沪杭甬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同时,全面深化产业链融合发展、科技合作创新,探索开展跨区域合作模式探索与政策先行先试,在培育产业新动能上做大增量、挖掘存量,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