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25-190504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2025-07-01
2025-07-01
面向社会
胡巧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振兴和加强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建议》(第156号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关心和支持,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并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进行了沟通,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全力做好政策支持保障
对于委员提出的“政策支持与政务服务方面”意见予以采纳。一是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方面。我局每年会同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出台当年度产业政策,政策总体体现延续性,并对部分绩效不高的政策进行优化提升,2024年我市围绕数实深度融合、产业优化升级、一流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内外开放合作、品牌质量提升、金融服务保障、交通扩容提质等八个方面制定了64条政策意见,其中优化提升28条、延续保留26条、新增出台10条。二是出台精准扶持政策方面。为保障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税务局依托征纳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费政策10万余条次,实现“智能应答”“政策找人”,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2024年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56.23亿元。主要有三方面政策:(一)支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2.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以下部分和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均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3.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二)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2.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8年1月1日起,当年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3.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三)支持扩大投资税收优惠政策。1.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政策。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2.不动产进项一次性抵扣。自2019年4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不再分2年抵扣。此前按照上述规定尚未抵扣完毕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可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方面。我局每年出台产业政策及配套细则后,会同步出台政策解读文件,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发布,同时通过8718企服平台和慈晓app做系列宣传报道,定期召开政策解读线上和线下培训会,并发动乡镇街道进行广泛的政策宣讲。
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提升
对于委员提出的“产业集群与协同发展方面”意见予以采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何立峰副总理也指出,要坚守实体经济,不能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家电产业作为慈溪的金字招牌,也是顶梁柱,要紧紧抓牢,持续不断地推动其转型提升。
近年来,我市高标准推进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建设,已连续两年承办浙江智能家电消费品牌发展大会,前不久又承接了浙江省家电焕新消费季启动仪式。今年以来,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市家电出口带来的挑战,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决策部署,创新求变、破局重生,着力以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在慈溪商品市场园区谋划打造“1平方公里、泛中心、扁平化”的核心服务区,聚焦完善产业链服务生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平台支撑”原则,集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质量检测、数智赋能、绿色低碳、人才引育、咨询培训、产业金融、法律合规、品牌营销”十大重点产业链服务场景,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目前,“慈溪智能家电馆”作为核心展示窗口已于5月份开业,已入驻43家企业、400多件产品,线上商城也已同步上线,通过集聚展示慈溪家电的名优精品,为各个渠道商提供便利性多样性服务,帮助更多家电企业多渠道拓展国内市场,逐步打响“好家电 慈溪造”区域产业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家电馆考虑逐步做大国内外电商B2B采购市场,打造“慈溪家电优选中心”,遴选更多企业的优品新品,包括ODM以及OEM产品,提供各类客商“免费选品”对接服务。同时,不断向外拓展空间,周边还有近两万平方的展陈空间,品种范围从产品逐步向核心配件、主要原料、先进装备、工装模具等全产业链布局,企业产品地域逐步从市内向市外、省外覆盖。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
对于委员提出的“控制人力成本,人才培养方面”意见予以采纳。
一方面做好高端人才引育工作。深入实施百家重点企业人才项目全覆盖专项行动,定期更新产业人才需求图谱,引导“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重点企业靶向引进亟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用好宁大科院、浙工商职院慈溪学院等平台,积极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为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注入更多优质的“源头活水”。统筹优化“1+X”人才政策体系,目前已有项目支持、租房补贴、硕博士生活补助等政策,如给予新引进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和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青年人才每人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长发放3年;对新引进35周岁以下的硕士毕业生、40周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分别给予最高8万元、10万元生活补助等。对入选甬江人才工程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分档资助,其中入选创新创业人才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项目资助;入选创新创业团队的,按A、B、C层次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分2期拨付,每期各安排50%。
另一方面是做好技术人才引育工作。一是稳就业固人才。制定出台《慈溪市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办法》,落实留工优工、援企稳岗及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2024年共计支出稳岗优工等政策补贴1.4亿元,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同时,急人才所急、想人才所想,从关键小事着手,做好人才子女入学工作,2024年,共为186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做好人才公寓申购工作,自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累计出售人才公寓1200余套。截至2024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7.58万人。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拓展校地企合作模式,组织企业赴宁波参加校企合作交流大会,并邀请许昌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蚌埠学院等19家次院校来慈开展校地合作洽谈。组织我市重点企业赴甘肃兰州、辽宁沈阳等地43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达成初步意向3553人。充分发挥就业见习“蓄水池”作用,开展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见习岗位开发,配合我市相关招才引智政策,吸引学生来慈实习就业,全年开发见习岗位2221个。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将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职业农民等群体作为技能提升重点培训对象,采取进企业、下车间,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操并重等举措,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岗前培训、项目制培训、公共实训培训等,做到“各学所需、应培尽培”。统筹用好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动态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紧缺职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目录,符合条件的人员还可以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紧缺职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
四、推进两项整治和数实融合
对于委员提出的“产业升级,有序竞争,品牌建设方面”意见予以采纳。
(一)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去年我局牵头开展“两项整治”持续深化专项行动,取得成果显著。一是综合施策,块状行业整治稳步推进。建立全市块状行业整治清单,划分“淘汰退出、规范经营、改造提升”三大类整治类型及标准,制定拖鞋行业、服装(童装)行业整治提升方案,统一工资支付保证金、税收征管、垃圾有偿清运等标准,探索拖鞋产业链源头征税,全年完成块状行业整治提升1898家。开展全市印花行业整治,拆除非法印花生产线655条。二是系统布局,老旧区块改造深化推进。出台全市工业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增量入园、存量改造、集群提质、产城融合四大攻坚行动,构筑“3个战略产业园+7个优势产业社区”工业集聚区空间体系。全年在建提容改造项目173个,完成改造提升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盘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3458亩。三是精准指导,求真务实提升整治实效。制定存量工业用地企业股权转让履约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对工业用地5亩以上、股权转让25%以上的转让行为纳入监管,全年共56家企业867亩工业用地纳入履约管理。
今年,我局将重点围绕低效用地“万亩提升”、工业上楼“百万增容”、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传统产业“绿色智改”、低效企业“帮扶提升”五大行动,持续推进两项整治深化落实,争取全年整治提升块状行业企业1500家,培育示范标杆企业15家以上,实施提容改造项目80个以上,提升低效工业用地2500亩。
(二)绿色发展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引导。制定《慈溪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慈溪市零碳(近零碳)工厂评价办法》和《慈溪市零碳(近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五星级绿色工厂21家、四星级绿色工厂56家、三星级绿色工厂218家。二是着力拓展降碳路径。在工业企业全面推广分布式光伏,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量到达1779.8 兆瓦,位列宁波市之首,年发电量 18.27 亿度,占慈溪全社会用电量的 10.94%。引导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去年共更新变压器108台、电机100台、空压机209台,建成二级能效及以上空压站4个。三是探索开展工业企业碳管理综合服务创新试点。搭建碳管理服务平台,在智能家电全球创新中心核心区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加强对出口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关税)的业务指导,去年24 家企业开展了碳足迹核算及认证,引导企业购买省外绿证10万张。
(三)数实融合方面。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宁波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国家试点部署,立足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逐渐形成了点上示范引领、线上行业带动、面上覆盖推进的梯队改造模式。目前我市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以上的规上企业883家,覆盖率超52%,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1家,覆盖率超93%。一是建立政策引导机制。每年安排约4000万元财政资金,加码实施国家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对试点项目给予实际投入50%、最高50万元的补助,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分别给予20%、50%补助,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给予实际投入10%、最高300万元的补助。二是完善“N+X”场景化服务体系。全面排摸梳理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需求,分行业编制“N”项共性需求、“X”项个性需求相结合的改造场景清单,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为“9+13”模块,家电行业为“6+5”模块,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数字化改造方法,推动企业对号入座进行数字化改造。三是打造标杆示范项目。以制造业单项冠军、“大优强、绿新高”、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势企业为重点,开展行业标杆示范项目培育,提炼可复制经验,驱动数字化改造从“个体创新”迈向“生态重构”,去年获评省级以上数字化标杆企业23家、数量居宁波首位,其中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3家。四是积极推广“小快轻准”模式。鼓励在慈高校院所、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合作,开展一批小轻快准产品研发应用,引导同类企业仿样学样、上下游企业协同共进、抱团改造。目前已形成由本地服务商开发的覆盖汽车零部件和家电行业的轻量化小MES,其中宁大科院研发的家电可信数改产品于5月7日首发,普及版免费在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前期产品在祈禧智能试点显示,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产线工人工资提升30%以上。五是培优育强数字人才。实施数字化专员培养工程,联合宁大科院等本地高职院校资源,以及慈溪市数字经济协会、数字化服务商和样板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和培训,共培养数字化专员130余名。
以上是我们的答复意见和措施,如有不当,请予以批评指正。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为我市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