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25-190518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工业、交通/轻工纺织,工业、交通/化工,工业、交通/国防工业,工业、交通/航天、航空,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含电信)
2025-07-01
2025-07-01
面向社会
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
贵委员会在市十二届政协第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与贸易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63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制造业与贸易业的融合发展是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贵委员会的建议代表了很多企业的心声,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市也将持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平台搭建
为加速推动我市传统外贸企业走出“舒适区”,积极试水跨境电商,我市对接阿里巴巴国际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TEMU(拼多多海外版)、TikTok(抖音海外版)等跨境电商平台,多渠道开展宣讲推介活动。同时依托驿淘电商产业园区、长三角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慈溪优品馆等平台,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生态,推动慈溪产业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出口22.7亿元,同比增长400%。2024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出口27.8亿元,同比增长26%。
二、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持续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2024年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千家;二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我市着力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浙江工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等相继落地运行,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协同发展。我市积极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政策,如年度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和研发投入专项奖励政策等,2024年度全年累计兑现市本级科技资金10632.85万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3499.36万元,全年科技政策惠企1712家次。
三、加快品牌建设
一是筑好品牌根基。发挥好商标在品牌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支持更多企业获得驰名商标保护,增加商标品牌附加值。二是提升质量管理。推动建立“首席质量官”等制度,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把质量管理作为品牌建设基本要素。三是实行标准引领。引导、支持企业发挥特色优势,在重点产业集群及其链主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先进标准的制定。四是加强品牌信用建设。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慈溪品牌信用样板,实施信用分类管理。五是加强品牌常态化推介。构建品牌传播体系,政府出资对全市智能家电重点产业链链主品牌实施“一品一策一方案”推广计划,打造慈溪品牌衍生品系列产品线,提升消费者用户粘性,形成品牌“粉丝效应”。六是加大品牌全链条保护力度。推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建立完善反应迅速、统一协调的重点品牌保护和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执法联动工作机制。
四、完善人才体系
一是聚焦电商产业人才需求,以宁波甬江人才工程为抓手,大力招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或团队、电子商务新业态研究、直播电商机构、新技术(AI、AR、VR等)电商应用等电商领域人才(团队)来慈创新创业。近两年引电子商务领域领军人才项目2个,获得宁波、慈溪两级项目资助300万元。二是常态化开展校园招聘和校企合作,大力引进大学生等基础人才,夯实电商人才基本盘。深化拓展校地企合作模式,组织企业赴外参加校园招聘活动,并邀请许昌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蚌埠学院等19家次的院校来慈开展校地合作洽谈。开展就业见习,充分发挥就业见习“蓄水池”作用,开展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见习岗位开发,配合我市相关招才引智政策,吸引学生来慈实习就业,为包括电商企业在内的我市企业招引人才。三是贯彻落实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等多层次人才安居政策,健全完善人才子女入学协调解决机制,帮助人才解决“关键小事”。
五、加强涉税保障
一是规范12366纳税服务平台,快速回应纳税人涉税诉求。纳税人可拨打63712366提出咨询诉求、发表意见建议,坐席人员第一时间予以解答,意见和投诉制作工单转交相关部门开启内部流转,按照业务类型不同,严格落实限时办结时间要求,做到及时办理并反馈,回应纳税人合理诉求。二是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包括“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精简涉税资料、优化发票办理、响应纳税人需求、提速优化流程、提速纳税申报、提速税费缴纳、提速退税办理、改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发挥纳税信用增值效用、管理部门协同效能、涉税专业服务优势”等等这些重要事项。三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以政策落实落细为切口,多重优惠政策效应相互叠加,缓解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其自身造血功能。四是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方便纳税人开具使用发票。为纳税人建立税务数字账户,极大的方便纳税人归集和应用发票信息。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具有无需领用、开具便捷、信息集成、节约成本等优点。
六、加大金融供给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激励。每年制定出台金融产业政策,配套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险创新奖励、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站)补助、担保风险补偿等实施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其中,每年将“制造业贷款”指标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体系,并安排“信贷支持制造业先进银行”奖项,引导金融机构突出对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二是升级建设服务体系。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机,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事项全面融入企服驿站,升级构建集政策宣传、融资对接、协调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1+N”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25年以来,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累计开展5场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活动。三是创新优化金融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电商贷、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金融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广应用宁波银行打造的“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波波知了”,为企业提供法务、税务咨询等专业增值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惠及我市企业1200家。
此外,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将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协同解决企业在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感谢贵委员会对我市经济工作的关心,希望以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