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41969155XE/2025-190981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10

成文日期:

2025-07-1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0 09:41 信息来源:办公室

刘红星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文化养老”在新农村和社区渗透落地的建议》(第309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截至2024年年底,慈溪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69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3.28%,已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口基数大、比重高、增速快的大背景下,老年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从2019年11月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到2021年11月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再到2022年2月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老年教育被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具体。

近年来,我市多策并施,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为目的,把办好老年教育作为实现教育惠民、推进文化养老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公益性、普惠性和便利性日渐凸显,办学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办学主题呈现多元化,形成由市老干部局、教育局、民政局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格局,建立了以市老年大学、市老年开放大学、市老年电大为龙头,镇(街道)成人学校为骨干,村级(社区)学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老年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镇(街道)(含前湾新区)老年学校19所,村(社区)老年学堂262所,老年电大教学点312个,另有锦堂老年大学、金池老年大学等各类老年特色教育培训作为补充。然而,就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及日益旺盛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而言,我市老年教育仍需努力。

一、优化场地利用,提升老年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推进镇(街道)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创建16所宁波市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占镇(街道)老年学校总数的84.21%,设施设备更新逐步满足适老化和无障碍的要求。不断加强老年教育经费保障,初步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民间资本)的作用,连续九年投资超过1000余万元实施“情系夕阳 百万惠老”工程,采购并下发双人课桌、单人椅子、大屏电视机、移动音箱、冷风机、空调等物资,大大改善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电大教学点基础设施。并积极组织市级老年电视大学示范教学点申报工作,2024年对21家示范教学点给予每家1万元的补助。下一步,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助力整合农村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场地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老年学堂、活动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提供场地功能分区及设施改造的相关参考建议,如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为教学区、排练区、展示区等区域的设置提供经验借鉴,共同推动场地向更便捷、舒适、实用方向升级,为文化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硬件条件。

二、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老年教育文化供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系统内银龄资源,成立了“慈溪市老年教育讲师团”、“夕阳红艺术团”、“银辉艺术团”,每年开展“送教下乡”、“送戏下乡”、“慈有银艺”等文化下乡活动。鼓励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和农村老年文化活动中,担任文化课程讲师或指导者,并培育基层骨干。同时,丰富教学形式,以“远程教育”、“线下课程”、“研学实践”等模式开展。2024年市镇两级老年大学(学校)在校本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教学点以及与村(社区、机构)合作举办合唱、古琴、绘画、书法、老年智能技术培训等老年教育特色长训班340个,短训班870个。各镇(街道)成人学校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建立正常联系制度,帮助开展老年教育培训与活动,全市村(社区)老年学堂共举办长训班326个,短训班1256个。开发《老年人爱上网》等老年教育校本教材、校本研学项目共10项。后期将继续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梳理现有的老年文化课程资源,与社区和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共享,融入AI相关课程,助力丰富其文化供给。

三、强化组织管理,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目前,我市已初步成立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11家单位组成的慈溪老年教育联盟,下设标准建设、教学工作、数字化工作、研究评价四个专门委员会,意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理顺管理条线、优化服务布局,推动互联互通。往后要逐步落实教学管理专职化,积极推进老年教育规范化,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管理、运作有章可循。加强“管理人员”、“讲师”、“辅导员”三支队伍建设,参与片区主理人相关培训工作,分享组织策划老年文化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包括活动方案制定、人员招募管理、课程规划设计等多个方面。协助建立健全活动运营管理机制,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建议,助力提升老年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培育学习共同体,推动老年人自主学习。

四、搭建各类平台,促进老年教育交流互动。结合敬老月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艺汇演、主题征文活动、视频征集活动,举办“方寸明信片、浓浓家国情”明信片展、百年征途摄影展、珠编作品展、盆景书画联展、诗词摄影联展等等,让老年人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链接省级平台,参加技艺切磋比赛。其中,慈溪市老年电视大学团队创作的《慈溪印象▪我的老年智慧生活》荣获浙江省老年短视频大赛二等奖;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夕阳红艺术团联合选送的节目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老年时装艺术展演大赛铜奖。后续,将继续加强老年文化合作交流。一方面,丰富老年学校(学堂)校园文化,办好各级老年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展示老年学员学习成果与精神风貌。成立老年学员社团组织,给予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的空间与资源支持,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搭建的各类老年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推动跨区域老年文化交流合作,以及向上的文化交流学习,拓宽老年社交圈及视野,营造积极活跃、富有生机的老年文化生活氛围。

老年教育任重而道远,文化养老关乎民生福祉。“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围绕新时代发展趋势,着力研究老年人对健康快乐、文化养老、价值实现、服务社会等各个层次的要求,积极探索新思路和突破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实现重心下移,不断推动“文化养老”在新农村和社区渗透落地。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