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41969155XE/2025-190986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10

成文日期:

2025-07-1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0 09:53 信息来源:办公室

张妮、王绿丽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第25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积极落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和协调,深化细化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19家,实有养老床位3143张,建成嵌入式养老机构3家,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9个、共享餐厅及助餐点79个,服务可覆盖所有村、社区。全市4.08万名老年人常年得到助餐、助浴、理发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结合建议内容,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完善和优化医养结合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宁波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18〕132号),深入加强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慈溪建设以及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落实工作职责,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8年,卫健部门联合民政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慈溪市医养结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慈卫发〔2018〕144号),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统筹资源、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医养机构合作机制。2022年,民政出门落实《关于转发《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卫生健康局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医疗保障局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慈民发〔2022〕131号),进一步提升医养融合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完善多元投入保障和日常监管机制,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承接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出台《慈溪市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或新(改、扩)建等方式建设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安宁疗护病区(房)以及设置老年医学科,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2021年,慈溪市红十字医院挂牌成立慈溪市老年医院,合计床位200张。2023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了全市第一家康复专科医院——华仁老年康复医院,总投资2亿元,核定床位450张。

2025年市财政安排医养结合经费150万元。对于年度内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满50人的养老机构给予15万元补助,主要用于内设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招聘、设施设备采购等用途;有内设医疗机构但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不足50人的养老机构,以及未设置医疗机构但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按照入住老年人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给予医疗服务补助。同时,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浙卫办老龄发函〔2022〕6 号)文件要求,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6个方面,对高龄(80岁及以上)、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开展服务。2025年度市财政在卫健局共计安排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专项经费320万元。

三是提高养老专业人才培育强度。全市共有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3家,2020年开始,慈溪职高开设护理实验班,2023年又开设五年制护理专业,慈溪技师学校也将于2025年招生康复保健专业,为养老护理人才培育打下基础。2021年以来,民政会同人社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育“百千万”行动,重点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涵盖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以及常见老年人疾病护理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高级以上职称护理员302名、初中级职称护理员1419名、家庭照护者5693名,每万名老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53.9人。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在养老机构入职呈增加趋势,当前共有65名,其中有护理学、医学、康复保健等专业基础的占1/3,目前从事行政管理的40人、医护人员11人、护理员14人。落实持证在职在岗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发放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2024年全年在养老人才的资金支出达404.4万元。

积极落实《宁波市养老及托育等“一老一小”生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目前宁波大市可以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认定的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有8家,其中我市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具有该工种的认定资质,可以对社会人员开展养老护理员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认定。另外,具有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的企业也可给本企业的员工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宁波大市内共有17家企业具有技能等级认定资质,我市的乐城康养服务有限公司原先就具有养老护理员的认定资质,曾对本企业的11名职工开展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技能等级认定。近几年,我市还组织开展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部分获奖选手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的职业技能竞赛中也有养老护理项目。

四是深化细化医疗与养老资源融合。推行“医疗卫生+养老”模式,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为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康复训练等服务;养老机构与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定期上门开展医疗保健、健康体检、中医养生等服务。近两年,我们计划完成龙山镇原范市卫生院改建为养老院项目,布局长河镇方太项目。重点推进“康养驿站”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在养老机构里创设10个“康养驿站”,为557名老年人开展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老年用药规范化管理,慢病的管理率、控制率均为100%。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巡诊等服务18771人次,开展中医康复、推拿、中医辨识、测骨密度、接种流感疫苗、失智失能上门评估等特色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推进医康养联盟建设,通过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医康养联盟,为老年人提供医康养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康养联合体17家,3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1家养老机构内建有综合性医院。依托医联体开通绿色通道,住院4人次,形成“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的服务网络。推进两张床位建设,突出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照护,养老机构康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全市养老机构累计建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91张,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2张。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现有康复护理床位1587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5.46张,已接近《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5.5张目标。另外,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经自愿申请,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我市4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均已开通医保定点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其在养老机构内已按照医保定点协议管理的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按医保相关规定支付。

2024年,卫健部门制定出台《慈溪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扩)建项目建设参考标准》中规定:“有条件的应设置养老保健、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适当设置安宁、医养结合、家庭病床等床位”,旨在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公立老年医院将定位为“区域老年病医疗中心”,涵盖老年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全链条服务,并配套建设老年医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

五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支持全市二级以上中医院开设康复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中医治疗和康复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机构提供老年病中医药治疗康复服务指导,发挥中医药在老年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面设置治未病科室,加强对老年人中医体质辩识评估,中医膏方药膳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技术方法研究,开展老年人中医治未病服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的治未病服务,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医药特色,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护理、养生、康复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和整合照护,鼓励基层卫生院拓展发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中长期托养等养老服务业务。会同卫健部门提高基层卫生院拓展养老服务业务的积极性,推进基层卫生院在扩建、新建中,实现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建设模式,为有医疗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支持。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地。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