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41969155XE/2025-190988
市民政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2025-07-10
2025-07-10
面向社会
陆松波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适老化服务打造温暖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75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把农村养老工作及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实施《慈溪市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七大行动,构建村(社区)级、镇(街道)级与城市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施“一老一小”朝夕共守惠民工程、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城乡平均每百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坚持“机构跟着老人走”原则,按照各镇(街道)老年人口分布、老年人本人及家庭收入状况、养老服务需求、村(社区)公共资源等情况,科学布点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全市“城市社区10分钟、农村社区15分钟”的服务半径覆盖圈,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按照新建一批普惠型养老机构、优化一批设施设备、改建一批老旧机构的目标,逐步提升全市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并采用公建民营模式,激活市场活力。近五年,已累计投入2.8亿元,新建养老机构8家,新增养老床位1514张。目前,全市328个村(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9家、服务站点260个,其中5A级3家、3A级35家,17个镇(街道)均建有一家区域性服务机构,所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均配有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9家,其中智慧公办养老机构4家,床位3143张,养老机构内康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二是推动居家适老化。我市自2020年起,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对低保、低边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予以补贴,目前我市补助标准为8000元/户。2024年,根据省民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细则》和宁波市统一部署,我市将居家适老化改造范围推广到普通老年人家庭,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包括无障碍扶手、地面防滑、漏电保护、家居环境优化、智能监测、辅具适配等,2024年已开展17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1060户,投入资金1100万元,;2024年全年共有537名普通老年人享受居家适老化补贴,支出资金达772万元。今年3月已启动本年度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到6月4日已通过有效申购930个,订单金额11194515.65元,补贴金额3158515.34元,补贴通过户数570户。三是鼓励社会参与。贯彻《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慈政发〔2014〕56号),积极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优惠,免征养老服务增值税,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用水用电用气享受居民价格等,成功引入北京恭和苑、上海兰公馆、上海国医馆等专业机构参与我市养老产业,培育安之笑等本土养老服务连锁机构,形成“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服务能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出台《慈溪市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和慈溪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定《慈溪市居家养老服务补助项目指导性目录》等系列文件,累计全市已建有标准化老年食堂59家、共享餐厅及助餐点79个,全市4.08万名老年人常年得到助餐、助浴、理发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落实养老服务相关政策补贴,到目前已支出资金1627万元。
二、提升专业队伍素养
2021年以来,民政会同人社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育“百千万”行动,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高级以上职称护理员302名、初中级职称护理员1419名、家庭照护者5693名,每万名老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53.9人。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在养老机构入职呈增加趋势,当前共有65名,其中有护理学、医学、康复保健等专业基础的占1/3,目前从事行政管理的40人、医护人员11人、护理员14人。 同步加大养老护理培训、持证考试和技能竞赛等相关事项的宣传力度,出台《关于印发<慈溪市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的通知》(慈民〔2024〕96号),落实岗位奖补和津贴,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2024年全年市财政在养老专业人才奖补和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上的支出达403.45万元。
推进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市教育局鼓励慈溪中职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2020年引入桐乡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普通中专3年制),在慈溪职高开设教学点,成立了慈溪市护理学校,首批招生45人,2021年招生46人,2022年招生46人,2023年招生2班共86人,2024年招生2班共86人,其中1班为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的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大专)老年保健与管理,慈溪技师学院(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康复保健已于2024年开始招生。职成协同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慈溪职高和龙山、掌起、观海卫、白沙路、浒山、宗汉、崇寿、长河等镇(街道)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者培训工作,2009年至今已培训1000余人。
坚持将人才服务与民生需求相结合,市人社局通过落实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养老服务事业,为适老化服务提供专业支撑。2024年兑现购房补助、租房补助、生活补贴等共计10428.6万,惠及青年人才4564人。截至今年4月中旬,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654万元,惠及青年人才2158人,其中基础人才购房补助发放508人,金额2023万元;青年人才租房补助发放1319人,金额1403万元;硕博生活补贴发放331人,金额1228万元。同时,分层分类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人才安居、人才落户、人才居住证和积分申领等服务事项。
三、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一是整合各类资源,完善老年教育体系。着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体系,面向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多元的教育服务。完善老年教育普惠共享体系,目前已注册市老年开放大学1所、镇(街道)老年学校19所(覆盖率100%)、村(社区)老年学堂262个,由成校直接指导的村(社区)老年学堂覆盖率达70.2%。各镇(街道)老年学校在积极创建宁波市标准化镇(街道)社区老年大学的同时,不断提升老年教育质量,办学逐步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市镇两级老年大学(学校)在校本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教学点以及与村(社区、机构)合作举办合唱、古琴、绘画、书法、老年智能技术培训等老年教育特色长训班340个,短训班870个。全市村(社区)老年学堂共举办长训班326个,短训班1256个。积极培育老年教育优质项目(学校、基地、社团、师资、课程等),高质量推进区域老年教育。我市培育省级老年教育优质学校3所,宁波市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已累计创建15所。2024年12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2024年浙江省服务终身学习相关项目名单,其中慈溪2位“浙里美”老年学习达人上榜。
二是推动文化养老,丰富精神生活。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引导17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29个村(社区)的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积极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同时,2025年送文艺下乡中安排送戏下乡600场、展览200余场到各村、社区,满足广大老年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市委社工部丰富精神文化服务供给。指导各地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健康讲堂等适老活动。市教育局指导镇(街道)老年学校及村(社区)老年学堂充分运用“浙学通”平台开展各类老年教育学习活动,教育系统老年教育成果全部存入省学分银行。各镇(街道)老年学校在“浙学通”中累计注册老年人234897人,2024年,全市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达90535人次,占区域内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27.11%,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服务总人次90528人次。
三是深化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市委社工部推广"数字反哺"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智能设备使用教学,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整合"银辉"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队伍资源,开展"暖心助老"专项行动,为农村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照护、心理疏导等服务。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试点,鼓励低龄健康老人结对帮扶高龄老人,形成互助养老良性循环。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联合民政等部门建立实践基地,为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实务培训。依托志愿者学院,每年组织200名志愿者参与急救护理、老年心理学等专业技能培训。完善需求对接、服务记录、积分兑换等工作,对优秀助老志愿者给予礼遇表彰,营造尊老助老社会氛围。市卫生健康局落实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全覆盖。6月24日—30日为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围绕“维护听力健康 乐享幸福晚年”主题,各镇(街道)积极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断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深化医养融合。鼓励、指导10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目前有3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1家养老机构内建有综合性医院,推行“医疗卫生+养老”模式,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为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康复训练等服务;养老机构与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目前全市已建成康养驿站10家、康养联合体17家,已累计建成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91张,每万名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22张。
二是加强医疗保障。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慈溪市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相应的设备清单和服务清单,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建设资金共计投入4360万元,增设检验初筛、口腔保健、眼底筛查等检查设备,一大批需要经常检测指标变化的慢病患者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获得精准化医疗服务,减少了病人来回医院奔波之苦,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称赞和好评;落实“万医进修”行动出实效,为贯彻实施省“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2024年组织村医80人参加进修学习,每人累计进修时长不少于1个月,进修重点内容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以及公共卫生、妇幼儿保健和基层常用急救等,且进修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统一起来,重实践、求实效;推动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24家医疗机构接入互联网诊疗平台,涵盖全部市级医院及基层分院,已形成覆盖诊疗、药事、护理、检查检验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老年人群体可足不出户享受在线问诊、处方流转、医保结算等便捷服务,同时“浙里护理”还提供上门护理等延伸服务,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就医痛点。2024年,全市互联网诊疗服务量已达33万人次,其中“浙里护理”项目累计服务8762人次。
三是开展多项老年健康服务项目。2024年,为91435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年2次医养结合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等6个方面健康管理服务,优先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出诊、家庭病床和巡诊服务等。2024年,为26551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评估,即完成老年人口腔健康、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等早期筛查干预措施,此外,还开展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病早筛早诊早治,降低老年人致盲率;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2024年,在周巷镇万安庄村为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点,为505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邀请专家对村内的老年人开展了以失智症防治知识、老年人睡眠问题探究及改善方法科普、老年人常见心理障碍知识为主题的3场健康讲座。为促进疾病的早预防、早识别、早诊治,邀请专业心理干预医生,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干预,活动共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4位高危老年人进行了3次一对一个体干预,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开展老年失智症筛查行动,2024年,为12655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失能失智评估筛查服务。结合筛查结果,提醒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的老年人尽早做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做到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延缓疾病进展。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和干预活动,将预防的关口前移,预防失能失智的发生,延缓失能失智到来的时间,将相关工作做在前端进而做到主动预防。
另外,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可通过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救助、临时救助金。
五、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宁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和美乡村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和美乡村建设理念,细化思路举措,狠抓任务落实,积极推动乡村建设由“单项突破”向“整体发展”转变,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转变,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围绕未来乡村“一统三化九场景”建设要求,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迭代升级“养老”“托幼”服务场景,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成省级未来乡村15个。其中,万安庄村“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成功上榜省首批300个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位;庙山村集成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老年公寓,根据老年人需求定制专门化服务,相关做法获多家媒体报道;五姓村依托日间养老中心、复兴少年宫等场地,多维度激发未来乡村一老一小新活力,高水平打造“浙里康养”。
市民政局结合乡村养老特色,推进旅居康养,重点打造匡堰镇大发老年公寓为“具备社会服务功能的精致康养机构”,设置床位56张,结合匡堰镇自然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融入专业的认知症照护、个性化养老服务等,努力打造为长三角旅居养老基地,进一步激发我市康养行业活力。农业农村局鼓励打造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级多彩农业美丽田园、主体特色园区等平台,建设了一镇一品、一村一业、一主体一园区的多层级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形成了附海溪上稻乡、现代农业开发区新慈湖花海、楝树下花海等网红打卡地,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迅猛。我市还积极举办杨梅采摘节、蜜梨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农事节庆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文旅融合氛围。积极贯彻落实“人才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大力推进青年返乡振兴乡村,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下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以农为本打造精品特色基地。休闲农业发展将紧紧立足于“农业+”,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场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化、设施化、精品化农业,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效。以坎墩大学生农创园为示范引领,打造农业产品品牌,不断发展以大学生、回乡青年为创业主力的农创队伍,吸引更多农创二代回乡支持家乡乡村产业振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