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41969155XE/2025-190991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10

成文日期:

2025-07-1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0 10:06 信息来源:办公室

农工党宁波前湾新区基层委: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第222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截至2024年底,慈溪市本级(17个镇、街道)户籍人口95.21万人,60岁以上31.69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33.28%;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4.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12%,是宁波县市区中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县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市着眼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注重完善社区公共空间适老设施配置的同时,以困难老年人家庭为切入点探索推进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不断完善老年宜居环境。整合资源,优化提升服务品质,切实打造覆盖更广、服务更好、品质更高的服务体系,不断推进“慈有颐养”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目前,全市328个村(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9家、服务站点260个,其中5A级3家、3A级35家,17个镇(街道)均建有一家区域性服务机构。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9家,其中智慧公办养老机构4家,床位3143张,养老机构内康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

一、强化政策支撑,部门协同合力

把养老工作及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实施《慈溪市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七大行动,构建村(社区)级、镇(街道)级与城市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施“一老一小”朝夕共守惠民工程、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城乡平均每百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调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慈溪市为老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出台《慈溪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完善社区适老化服务设施。关注特殊群体的适老化改造需求,优先实施困难群体的室内适老化改造。促进城市适老化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推进公共场所服务设施环境适老化改造”等举措。出台《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慈有颐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成立多部门参与的“慈有颐养”工作专班,强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公共设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和无障碍建设。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加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推进力度”。上述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适老化改造政策基础。

为加快推动我市社区适老化改造,各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明确已建社区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加快增配养老用房。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审查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宁波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甬政办发〔2022〕70号文件)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管理;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未来社区等各类养老服务场景建设,落实无障碍设施等适老化建设要求。市住建局积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为共富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探路先行。我市累计推进30个未来社区创建,截至目前已建成鸣山、清水湾、界牌、双和、三碰桥、虞波、锦漾、梅相8个省级未来社区。市残联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以积极开展全国无障碍镇和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残疾人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等为抓手,积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2023年成立慈溪市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促进会,2024年成立“慈溪市‘无障·爱’社会督导志愿服务队”。周巷镇成功创建为全国无障碍镇,白沙路街道白果树社区、浒山街道古塘社区等12个村(社区)创建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无障碍设施设备得到完善,无障碍环境水平得到提升,为1000多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

二、立足需求导向,统筹科学推进

2020年起,我们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对低保、低边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予以补贴。2024年,根据省民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细则》和宁波市统一部署,我市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广到普通老年人家庭。在推进适老化改造时,我们坚持贴近老年人家庭环境实际和日常生活需求,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居家环境等要素,个性化制定“一户一档”改造方案,开展“一户一评”确定具体改造事项,实现“一户一案”提升改造工程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改造内容方面,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开展,支持装修等企业提供适配性产品选择,组成不同场景居家环境的产品服务包,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区分基础改造服务包和拓展改造服务包。基础改造服务包主要满足老年人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无障碍扶手、地面防滑、漏电保护等;拓展改造服务包主要满足改善生活需求,包括家居环境优化、智能监测、辅具适配等。

2024年完成17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改造1060户,投入资金1100万元;共有537人普通老年人享受适老化改造补贴,支出资金达772万元。今年3月,我市已根据宁波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开展今年度居家适老化改造,计划投入改造补贴资金114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申购码审批、资格审定等工作,到6月4日已通过有效申购930个,订单金额11194515.65元,补贴金额3158515.34元,补贴通过户数570户,实现有意愿接受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愿改尽改”。

三、加强沟通交流,加大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让广大老年群体及家属知晓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信息,我们全面构建市镇村三级宣传发动工作体系。市级层面我们印发宣传册、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并成立市民政局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专班,由专人负责接听适老化补贴咨询热线,对广大老年人和家属进行答疑解惑,同时认真听取和记录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对于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听取老年人实际改造需求并努力落实。2024年我们结合“敬老月”活动,设置适老化改造政策咨询和沟通交流区,为老年人提供家居适老化改造的专业建议,2025年4月,我们在市行政中心开设适老化政策宣传摊,不断扩大知晓度、参与度、影响力。在重点道路路口指示牌发布信息,通过“慈有颐养”公众号、“慈溪发布”等渠道公布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依托老年电大、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对老年人开展政策宣讲,提供老年人政策咨询、意见反馈的渠道。镇级层面,我们要求各镇(街道)对老龄化程度高、高龄老年人多的村(社区)加大重视,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沟通,务必政策入村(社区)。村(社区)层面,我们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借助小区物业群、社区党员群、业主群等,开展政策宣传、发动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入户宣传和答疑,确保政策不止宣传到老年人,更要让老年人家属知晓,并对有改造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面对面解读、点对点服务。

四、鼓励社会参与,提升智慧养老

市民政局根据《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明确税规费等优惠措施,完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主体及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培育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创新公建民营、民营公助、区域联营、委托承办等机制,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指出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属地政府要免费、低价提供机构服务用房及场地,对于房屋租用的要给予一定的租房费用补助。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整合各类资源,积极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力量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参与为居家老年人服务,鼓励慈善定向捐助、企业冠名等方式,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今年以来,为鼓励适老化相关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我们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组织专门力量传达文件精神、解答企业疑惑、进行业务培训等。同时在前期备案的企业中进一步筛选、推介并公布适老化改造标杆企业,鼓励标杆企业打造样板间、体验点。鼓励、指导适老化改造企业,在人流量较大的菜场、银行网点、商业综合体等开展地推,增强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相关内容的了解。

另外,引入智慧适老化改造平台,针对有线上购买需求的老年人,省厅有开设“一站式”省级适老化立减直补平台,分别是“浙江银发久久”和“浙江银发省心购”,2个平台目前均已正式上线,面向60以上老年人家庭,提供五大类目70类补贴产品,申请人凭申购码可在平台享受适老化改造商品和服务包立减30%的政策优惠。在老年人及家属自愿申请的原则上,平台立减直补可以更便捷,进一步提升改造效率。

重视数字赋能,市民政局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已建成4家智慧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无感智能服务终端配备全覆盖,按标准建成并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分别给予每个最高50万元、5万元的财政补助。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赋能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智能分析、按需推送,鼓励健康管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养老产品生产与运用。市住建局在推进未来社区创建时充分考虑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助推智慧养老。在省级“浙里未来社区在线”系统下搭建我市全域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贯通实施“浙里未来社区在线”重大应用,支撑各级、各系统应用创新,部署集约高效、可复制的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探索以县市为单位的数字化全域推进模式。我市已建成的鸣山、清水湾、界牌、双和、三碰桥、虞波、锦漾、梅相8个省级未来社区已贯通实施“浙里未来社区在线”重大应用。利用互联网+健康的管理模式,打造独居老年守护系统、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活力健康”积分机制等为一体的数字健康守护体系,满足社区养老多样化需求,助推社区智慧养老。

四、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规范服务  

持续加大养老专业人才培育,全市共有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3家,2020年开始,慈溪职高开设护理实验班,2023年又开设五年制护理专业,慈溪技师学校也将于2025年招生康复保健专业,为养老护理人才培育打下基础。2021年以来,民政会同人社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育“百千万”行动,重点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涵盖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以及常见老年人疾病护理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高级以上职称护理员302名、初中级职称护理员1419名、家庭照护者5693名,每万名老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53.9人。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在养老机构入职呈增加趋势,当前共有65名,其中有护理学、医学、康复保健等专业基础的占1/3,目前从事行政管理的40人、医护人员11人、护理员14人。落实持证在职在岗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发放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2024年全年在养老人才的资金支出达403.45万元。

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贯彻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出台并实施《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关工作,重点建立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制度,持续完善我市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办法,实现失能、失智和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评估全覆盖,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精准服务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涵盖机构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实施动态管理。健全部门共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和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价。引入第三方服务质量评估,加强居家养老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及相关资金的绩效评估和监督。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等级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诚信档案,提高准入标准,加强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整改指导。对于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不得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六、发挥医疗资源,深化医养融合

市卫生健康局重点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慈溪市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相应的设备清单和服务清单,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建设资金共计投入4360万元,增设检验初筛、口腔保健、眼底筛查等检查设备。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并充分考虑了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融合了适老化、无障碍的设计要求。通过上门服务、村卫生室现场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在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为所有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完善、均等、普惠、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大批需要经常检测指标变化的慢病患者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精准化医疗服务。同时,推动家医团队下移,加强签约服务。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优先注重聚焦重点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对于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做好规范履约服务的同时,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针对有个性化需求的特殊人群,签约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以传统中医项目、口腔护理治疗、健康体检升级、慢病健康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特需服务包。2024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老年人212854名,开设家庭病床1054张。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养老”模式。前期我们已完成全市各养老机构、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结对医疗机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上门开展医疗保健、健康体检、中医养生等服务。2024年,为91435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年2次医养结合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等6个方面健康管理服务,优先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出诊、家庭病床和巡诊服务等。推进“康养驿站”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在养老机构里创设10个“康养驿站”,使所有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够享受专业的健康管理,接受专业团队送入机构、送到床边的医疗健康一站式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推进医康养联盟建设,通过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康养联盟,为老年人提供医康养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机构康养联合体建设覆盖率100%,3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机构、1家养老机构内建有综合性医院。推进两张床位建设,突出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照护,养老机构康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全市养老机构累计建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91张,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2张。

下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结合建议内容,立足我市实际,把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作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继续落实社区家庭适老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持续完善社区老年宜居环境,补齐适老化无障碍设施短板;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根据前期的工作情况与反馈意见,着力解决存在问题,致力优化政策体系,逐步扩大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面。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为居家服务相结合,在上门提供照料服务的同时做好适老化改造宣传工作,激发老年人的改造意愿和消费潜能;聚焦老年人居家安全、健康监测、应急求助等功能需求,引导市场主体合理科学设计基础型、标准型、改善型等不同层次类型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套餐和价格,供老年人家庭从中自愿选择、与市场双向对接。支持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装修建筑、康复辅具生产、智能配置等各类厂家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