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755727/2025-191189
市文广旅体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2025-07-15
2025-07-15
面向社会
朱娅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研究,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财政局及市教育局协办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梳理并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行”的建议。近年来,慈溪市以“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为原则,统筹推进乡村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共富。
1.完善文物保护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全面开展乡村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600余处,重点保护上林湖越窑遗址、鸣鹤古镇等重要乡村文化遗产。实施“一物一策”分级管理,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三年累计修复乡村文物建筑20余处,实施文物平安新基建工程,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
2.创新“文物+”利用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深挖越窑青瓷文化内涵,打造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动周边村落开发青瓷研学、遗址观光等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活化利用传统民居,改建部分老宅为非遗工坊、主题民宿,培育“老宅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3.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品牌。以“秘色瓷都”为核心IP,串联乡村文物资源,推出“青瓷寻踪”“千年海塘”等主题游线,举办越窑开窑节、古村雅集等活动,擦亮慈溪文化名片。推出数字化文物展陈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展陈文物历史,扩大传播影响力。
4.强化保障机制,凝聚保护合力。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设立文物保护乡土专家智库,培育乡村文保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政府+企业+村民”共建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二、关于“做强乡村文化产业,推行乡村文化品牌战略”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顺应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创新打造“翠屏秘色——‘文创富村’产业示范线”人文乡村建设品牌,打造慈溪特色人文乡村发展新格局。“秘色青瓷引领人文乡村融合发展”获评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着眼景区建设品质化、民宿发展品牌化、乡村旅游运营规范化发展新要求,努力打造具有慈溪辨识度的文旅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楝树下艺术村落、翠屏山北麓文旅融合区块、慈溪市大学生农创园特色景区申报创建2024年宁波高品质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2.在民宿发展上,持续打响“浙韵千宿·甬乡百宿”品牌,指导丹橘山房民宿、楝树下9号民宿申报等级金宿、银宿。宁波时发家具古典有限公司、云素民宿选送的民宿伴手礼获综合奖、设计奖;丹橘山房民宿在2024“浙韵千宿·甬乡百宿”八个一主题大赛中获“一个主人”奖。
3.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积极探路乡村文旅运营“破局”之法,启动“乡村共富路、欢喜游慈溪”乡村旅游季,开展龙山泥螺丰收季、乐活匡堰乡村旅游季、宋韵桃花源等乡村活动10余场,推荐匡堰镇申报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区),东山村社区和山下村2个乡村申报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创建二级、三级旅游驿站各1家(鸣鹤古镇游客中心和市旅游集散中心)、评定I类旅游厕所1家(周巷文化宫旅游厕所)、申报创建2支星级乡村旅游运营团队,申报创建1家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龙山镇思敬小学)。
4.紧盯品牌建设,不断培育优质文旅消费品牌。深化全省“百县千碗”“浙派好礼”等文旅消费品牌升级工程,截至目前,开展“百县千碗 甬菜百碗”慈溪美食文化旅游进省文旅厅机关食堂、进龙山镇、杭州大运河北岸社区、进上海交响音乐厅、进南塘老街、进白金汉爵饭店等“六进”活动7场。慈溪有礼在2024“浙派好礼”大赛上共有9件产品获奖,其中妆写昭棠玉露粉底液获金奖,松青物语的踏莎行、瓷晓的东晋越窑青瓷蛙尊和东晋越窑青瓷蛙尊冰箱贴获银奖;慈礼文化《秘色灯影》入选2024年宁波特色伴手礼名单。抓住青瓷和杨梅两大ip,全新设计研发慈溪杨梅宴,发布《慈溪菜宝典》。“浙韵千集”方兴未艾,开展各类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消费集市,2024年共举办后备箱集市、落日集市、明月湖紫气文旅集市等特色集市28场,参与文旅摊位商家近600家。紫气文旅市集入选省2023浙江示范文旅集市,丹橘山房民宿、云素民宿正式列入“浙韵千宿”培育单位,楝树下民宿列入创建省银宿培育名单。
5.紧盯“内育”“外引”,进一步加快品牌宣传推介。聚焦秘色青瓷、杨梅,以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杨梅主题公园、上林湖越窑青瓷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为重点,举办2024中国慈溪杨梅采摘季和“柴烧龙窑”系列活动,各类活动受到省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都对慈溪龙窑柴烧和青瓷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浙江日报对慈溪杨梅产业助力农旅共富进行报道,城市“破圈”效益明显。策划推出“热力慈溪,纵享周末”乡村旅游消费IP,举行“乡村共富路 欢喜游慈溪”慈溪乡村旅游季,以文旅市集、野趣艺术、田园生活、地道美食、休闲运动为核心,串联景区镇村、非遗工坊、百县千碗体验店、聚焦“慈溪真好吃”“慈溪真好玩”“慈溪有艺思”,打造全新的周末生活方式与消费场景。举办掌起“桃”气一夏、正大西瓜季等乡村旅游活动32场。
三、关于“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夯实基层建设队伍”的建议。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加强乡村文化教育。一是在学校课程中融入更多的乡村文化内容,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教材,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等,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结合慈溪的越窑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等,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或社团活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主题活动,如文化节、民俗展览、传统技艺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的调研和传承工作,鼓励学生收集整理乡村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
2.推动乡村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一是加强乡村学校与当地文化机构、民间艺人、乡贤等的合作,建立乡村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例如,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传统技艺,组织学生到文化场馆参观学习,邀请乡贤讲述乡村历史和发展故事等。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乡村文化教育平台,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将乡村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深入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工作。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人才支撑”总基调,遴选并报送2025年省级人文乡村重点培育名单13个。 周巷镇万安庄村、龙山镇东门外村、匡堰镇倡隆村列入2024年度省级人文乡村建设名单。截至目前,已分批补助上级人文乡村资金共计120.27万元。
4.深入实施“文艺村长”志愿服务项目。累计组建180余人的专业人才库,选派84人次驻村服务,创新打造“乡村艺校”“艺课堂”等载体,培育乡村文艺团队200余支、骨干人才150余名,辅导近百人次在宁波市级以上平台获奖。该文艺志愿项目荣获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大奖,入围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最佳案例;持续优化“村会结对”机制,11个市级文艺家协会与村(社区)建立常态化帮扶,开展“村晚”、文艺展演、文艺培训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宁波市文联每年以文艺志愿分队下基层开展惠民服务的形式,在文化礼堂、文艺活动室等场所开展现场书画创作、为老人拍肖像照、送文艺汇演进村等志愿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和产品,积极打造乡村文艺品牌、乡村文旅产品、乡村文艺队伍、乡村文旅线路等系列,进一步推动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最后,非常感谢朱娅芳委员对我市文化事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