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5-191238
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科技、教育/教育
2025-07-17
2025-07-17
面向社会
魏海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事关未成年人、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事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市教育局始终高度重视和开展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优化心育阵地服务
学校心理辅导站是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规范、科学、专业的心理辅导室是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心理教育实效的基础设施,在提高全体未成年人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我市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建设项目,11月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启动揭牌仪式。该中心在各中小学中,下设44个慈溪市心理辅导中心分中心,为全市未成年人、教师、家长提供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截止2024年底,我市所有中小学均成功创建为宁波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畅通未成年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渠道,为有需要的未成年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个别辅导,发挥发展性、适应性和矫治性功能。定期组织全市专兼职心理老师开展心理案例分享、研讨督导、技能培训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为确保心理辅导室功能充分发挥,我市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考察各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值班情况、未成年心理档案建设状况,确保个体心理辅导工作规范专业、高效便捷。
二、增加心理师资配备,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为国育才的使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人员规模大,是整个专技人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成年人心理教育中,心理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市逐年增加心理专业教师的引入和培养,所引入的专职教师至少拥有心理学本科学历,其中担任中学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新教师基本为研究生学历。目前为止,我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大部分初中已实现心理专职教师全覆盖,小学也已推出每千名学生配备一名心理老师的方案,城区各小学在2024年完成心理专职教师配备工作,其他学校也将尽快完成专职教师的配备。2023、2024年新招聘心理教师30名,编制数量之大在浙江省属于前沿。目前,共有1.5万余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师C级证书、2015名教师获得B证,到2025年底,争取B证持证率达25%。
三、丰富心育课程体系,拓展心育活动覆盖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探讨未成年的发展和成长性主题。要求学校各班至少每2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至少每学年开展一次生命安全家长沟通会。此外,各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将心理健康理念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各类心理拓展课、心理选修课、心理社团课等百花齐放;注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学科整合,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在此基础上,各校面向未成年、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举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办好心理健康小报、宣传橱窗,用好微信推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周(月)活动等。此外,“5·25”心理宣传日系列活动、心理书签设计制作大赛、心理绘画大赛、心理助考等已成为我市常态化活动;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也推出了《送给同学们的24堂暖心微课》、“好习惯,助成长”寒假特辑微课等,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近年来,各校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对全市中小学生家长进行普及心理健康常识的宣讲活动,指导家长有效进行亲子沟通和陪伴,正确处理亲子矛盾,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另外,我市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团市委举办特色心理活动:持续开展“青春筑梦师”“12355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开学法治、心理第一课”暨“三禁三防三自”主题宣教等活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业压力,增强心理“免疫力”。
“浙青年·爱运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特色体育活动,助力学业减负赋能。联合体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不定期举办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鼓励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释放学业压力,增强身体素质。继续开展“阳光心灵 快乐成长”百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市教育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妇女联合会联合设立花季关护家庭教育指导站,举行慈溪市花季关护家庭教育指导站揭牌暨心理服务签约仪式。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以教育、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妇联、卫健、团委、关工委等各部门骨干组成暖心服务团队,开设慈溪市中小学心理咨询热线,开放心理咨询平台,为全市有困扰的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提供公益心理服务。市教育局与第七人民医院联合推出医教深度结合项目,在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设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分诊点”,创新构建“专家工作室”合作模式,开通绿色诊疗通道,打通预约和医保系统,每周4次邀请专家坐诊,便于学生群体就医,畅通医教结合路径;还与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心理专家面对面”活动,每月邀请2名及以上省级心理专家来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或学校开展高危或疑难个案诊疗,为有心理诊疗需求的学生问诊把脉。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还组织心理骨干教师、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走进社区,面向广大家长开设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健全“青爱的小孩”帮扶体系,每年帮扶“青爱的小孩”250人以上,将帮扶面延伸至更多可及处。开展暑托班服务,以“亲青课堂”为基础,以假期托管为重点开展托管服务,围绕解决学生寒暑假“看护难”问题,开设亚运宣讲、红色教育、心理健康等大讲堂。此外,相关部门与学校形成常态化合作,如龙山中学与龙山镇派出所合作推出“警师活动室”、杭州湾职高、行知职校与慈溪检察院联合打造“未成年人花季关护”工作室等。
下一步,我们持续竭力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慈溪市教育局
2025年6月25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局、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周巷镇人大主席团。
联 系 人:黄晓燕
联系电话:1356660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