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5-191289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5-07-17

成文日期:

2025-07-1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7 12:14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乐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清朗网络”行动、强化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未成年人网络风险意识与素养的欠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云”同步,推进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系列活动,努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风险意识和网络素养。一是以“阵地+课程”,营造浓厚的“互联网+素养”创新氛围。以明月湖畔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阵地为依托,通过设置网络素养系统性课程,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致力培养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抵御网络风险、践行网络道德。二是组建绿色网络文明宣讲团。在60多所中小学校通过授课讲座、座谈交流、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讲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知识,增强青少年安全上网意识,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举行86场和98场次活动,受众学生6000余人次。三是以“流量+活动”为驱动,汇聚网络素养教育强大合力。举办暑期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研学活动,网络安全主题分享会、网络法治宣传活动等各类网络素养教育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网民超1万人,辐射网民20万人次。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文明合理地使用网络。利用校园电子屏、公益广告、公告栏等载体,宣传绿色文明上网知识。

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严重问题

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主题教育。依托“青力量”8090青年宣讲团、“00后”后浪青年理论宣讲团等载体,开展网络素养提升专题宣讲活动,推动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结合“青年大学习”平台,增设网络素养教育专题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二是丰富文体活动,开展“浙青年 爱运动”系列活动。结合青年夜校等,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青少年体育赛事,举办户外拓展、趣味运动会等课后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减少网络沉迷风险。三是建设活动阵地,开展专项行动。全域建设家门口青少年之家,依托青少年宫、社区青年之家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手工制作、音乐艺术等兴趣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线下活动选择。依托“12355青听益站”和心理咨询热线,针对网络沉迷问题开展“阳光护航校园行”活动,组织心理专家进校园,提供一对一咨询和团体辅导。

三、未成年人法治观念的淡薄问题

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实施一系列举措深化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一是不断深化法治教育,切实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进学校”,开展多样化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围绕“安全自护”“防性侵”“防欺凌”等主题,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官微等形式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法治专题讲座,邀请公安、检察院、法院等专业力量进校园,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二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关注儿童上网重点环节和重点应用,开展网上“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大力扫除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迷信及伪科学等有害信息,及时整治网络游戏、视频、直播、学习类移动应用软件传播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及时切断网络传播链。加强对属地儿童用户量集中的网络平台常态化监管,压实属地相关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三是榜样引领,以“平台+积分”为媒,打造网络素养文化品牌。首创“网络道德空间”积分平台,连续举办十五届网络文化节,精心打造“绿色网络文明讲师团”“网眼看慈溪”“我陪孩子读经典”等网络素养提升文化品牌。启动网络公益小天使培育活动,有1000余名小学生报名参加,创新“3+4+X”理论结合实践综合模式,设置了三堂必修概述理论课、四种选修实践体验课和“X”类特色实践体验活动,培育一批“四有小网民”榜样,通过榜样引领,引导树立正确网络价值观,帮助青少年网民系好“网络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监管的极端化

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是加强送课送教。以“主席课堂”和“家庭教育大讲堂”为抓手,建立市镇村三级授课体系。市妇联主席带头示范,各级妇联主席深入妇女儿童驿站、村(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普及科学育儿理念。以慈溪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为抓手年均送课100多场次进基层。通过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长网络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二是加强个案咨询。依托妇儿活动中心设立家庭教育个案咨询点,累计开展20期咨询服务,常态化开通工作日预约热线,形成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支持平台。针对提案中提到的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监管的极端化问题,也可以到个案咨询点开展个案咨询。

五、关于提案建议的落实措施

(一)社会监管层面。

多措并举,开展网络游戏信息内容专项整治。市公安局会同慈溪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广旅体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属地网站、论坛、客户端。对辖区内网络文化经营企业开展网络巡查和实地检查,全面排查宣扬暴力、色情、危害社会公德、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禁止的游戏和动漫,在内容上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监督督促运营者严格开展技术手段过滤,屏蔽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同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针对发布涉未成年人的虚假谣言、黄色有害等信息进行网络监测并加强打击力度。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28人次,检查网络文化经营单位7家次、网络巡查网站75家次,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二)学校教育层面。

一是深化课程建设,系统提升网络素养与道德认知。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或思想政治)、班会课等课程中,固定设置专门的“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必修课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在教学中融入网络素养与德育内容的能力和意识。二是构建完善网络德育课程体系,强化价值观引领。建议各个学校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校本德育课程纲要。确保其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等有机融合。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宣传日、学雷锋日等),定期组织开展以“文明上网、做合格数字公民”、“网络诚信”、“向网络暴力说不”、“保护个人信息”等为主题的校级、年级、班级德育主题活动。三是健全机制,重点关注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常态化筛查与预警机制:在每学年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增设“网络使用行为习惯”、“网络依赖倾向”、“网络社交焦虑”、“遭遇网络欺凌经历”等专项评估模块。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教师、等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异常网络行为的职责。设置“网络心理安全员”:在班级设立经过培训的学生“网络心理安全员”(可由心理委员兼任),协助老师关注同学异常网络行为,及时报告。

(三)家庭引导层面。

一是开设家长学校专题课程。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育发布公众号等形式,面向家长开设“家庭网络教育指导”、“识别孩子网络问题信号”、“亲子网络沟通技巧”、“家庭网络公约制定”等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家长的网络素养和监管能力。二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利用家校联系本、电话、微信、家长接待日等,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网络行为表现,形成教育合力。对疑似有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家校共育档案。

感谢您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慈溪市教育局

2025年6月25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公安局、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团市委、市妇联。

联 系 人:徐一繁

联系电话:6391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