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998R/2025-190630
市水利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2025-07-02
2025-07-02
面向社会
黄国飞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水利设施建设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相关问题与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反复论证研究,会同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横河镇人民政府充分沟通,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东横河水系受灾主要原因是地势低,且为北排杭州湾和南排姚江的双末端,客水多,姚江每年倒灌,北排慢,导致汛期洪涝灾害频发。为切实提升横河在内的翠屏山北麓防洪排涝能力,我局经多方研讨,结合东横河流域实际,编制完成《翠屏山北麓姚江流域防洪治涝专项规划》,目前规划内项目城市南部排涝通道工程综合整治东横河(余慈界-人民闸)及关紫岭江片区排涝通道治理已于2025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1.46亿元;东横河(人民闸-胜陆高架)治理工程也列入2025年政府投资预备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待建设资金落实后尽快启动。
一、东横河提标围圩,石堰片汇入北排体系
东横河(余慈界-人民闸)地处慈溪市石堰片区,属于南排姚江格局的上游。虽然石堰片防洪封闭围圩已形成,但堤顶高程不足下游余姚东江高程,洪涝期间受外江高水位托顶,导致石堰片区防洪形势严峻。本次南排项目将对东横河(余慈界--人民闸)13km堤防进行提标改造,提标后堤顶高程由现状3.7-3.6m抬高至4.13m,与下游东江齐高;同时在余慈交界处新建1座子陵闸,通过“子陵闸与人民闸”联合调度,石堰片在服从流域调度、南排姚江格局的基础上,开辟北排汇水体系,并将东横河两侧泵站排涝能力从现状29.43m³/s提升至47m³/s,实现石堰片“南排+北排”的排涝调度格局。
二、关紫岭江东引分流,保畅北排高速通道
为降低山区洪水对平原排涝的影响,提升关紫岭江小流域洪水外排能力,将东横河-新城河高速水路延伸至关紫岭江。本次南排项目中在关紫岭江和横大河江交汇口北侧和西侧新建2座节制闸,行洪期间关闭闸门,将关紫岭江上游来水向东排入横大河江,再通过沿线万士地江、爱士地江及槽头江等3条排涝通道排入东横河,避免关紫岭江上游洪水直接进入龙南村与孙家境村。故按照“东分北排”的思路,工程对关紫岭江、横大河江等5条河道进行整治,整治长度6.57米,拓宽河道0.6公里,拆除重建桥涵34座,拆除桥涵5座。同时随着新城河的几座桥梁工程的建设完工,新城河的过流排水体系将得到完善并发挥效益;另外同步实施中心城区扩大北排工程,通过扩大中部强排,为南部山区争取北排泄洪空间。
三、水库扩容拦蓄,控制洪水下泄流量
目前梅湖水库扩容工程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采用加高水库大坝的方案,梅湖水库坝顶高程由原来的25.13m加高至27.5m,扩容后梅湖水库总库容从1653万m³增大至2337万m³, 20年一遇设计暴雨梅湖水库最大下泄流量可控制在30m³/s以内,下游防洪安全基本可得以保障;远期谋划对梅湖水库进行清淤扩容,增加库容约1000万方。同时邵岙水库扩容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扩容后预计水库总库容从488万m³增大至973万m³,有效提高邵岙水库预泄能力,降低下游西游泾江小流域的防洪排涝压力。
四、农村水系治理,加强水土流失保护
2024年以来,横河镇农村水系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山区以横河大山溪道治理项目等三大小流域投资4000万元,美丽河湖片区建设项目投资4500万元,北大江、浒山江等主要河道建设投资1500万元,大岙山塘等山塘水库整治10座投资1000万元,乌山前江等黑臭河整治500万元等,在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的同时,通过植被绿化修复等措施积极抓好山林河湖水土保持工作。因东横河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建设或已列入预备项目,故暂不考虑东横河单独清淤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水利局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