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MB1602767C/2025-190610

发布机构:

市医疗保障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保/医保

发布日期:

2025-07-02

成文日期:

2025-07-0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2 16:13 信息来源:市医疗保障局

一、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集中采购目录调整与医保基金报销优化,始终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以治疗某恶性肿瘤的某药品为例,国产医保用药上市后,原研药价格从三千元降至五百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实际支付仅一百多元。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抗癌人群,能有效降低个人在药品方面的支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实际群众配药购药过程中,部分药品在医院可及性不高,医保用药买药难以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福祉的突出问题,亟待重视与解决。

二、问题

(一)医院采购管理限制。抗癌药等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后,其费用较高容易导致医院药占比超标。医院药品配备数量受限,一般而言,三甲医院允许配备的药品数量为 1500 种左右,新药引入时往往需要淘汰部分旧药。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以来,高价药物如抗癌药和罕见病药物,由于价格昂贵,医院往往因库存和资金成本的压力以及医保使用额度限制的考虑,未能覆盖多种药品。而抗癌药等特殊药物的副作用在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间差异较大,部分对院内所备药品副作用感受明显的患者只能去院外购药,增加了患者的自费压力。

(二)药店制度不完善。尽管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双通道”政策,统一医院和药店支付标准,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障碍,医院和药店之间的系统连接复杂,医保控费监管严格,导致处方流转的实施难度较大。院外购药时,患者可能遭遇药品配备不齐、价格高于医院等情况,甚至需多次往返医院与药店,既增加购药成本和时间,又难以享受与医院同等的医保报销待遇。

(三)药品流通供应链不畅。药品在获得医保报销资格后,还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才能正式进入流通环节。一些治疗罕见病的创新药物,由于市场需求小和前期研发成本高,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方面比较谨慎,导致药品无法及时足量供应市场。物流配送体系基础薄弱,冷链设备和药品仓储成本导致医院和药店倾向于主要采购基础药品。

三、建议

(一)做好联动管理,增加药品种类可及性。以医保药品目录为重点,梳理评估我市医疗机构及药店需求,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制定市级用药遴选和调整规则。优化统一处方前置审核规则,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用药行为。通过家庭签约医生,为患有慢性病、基础病的居民建立个人药物使用档案,档案作为用药需求,市级层面优先采购保证,并定期给予用药建议。

(二)医院、药店、社区三方联合,完善制度互补性。进一步完善《慈溪市药品零售企业电子处方服务规范》,规范零售药店电子处方服务行为,推进和完善零售药店信息化服务机制,有效化解了处方药销售与处方来源这对矛盾。提升英特药业、国药控股等规模药企保障能力,发挥医保零售药店基层服务优势,打造覆盖社区的智慧药事服务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一键享受处方流转、医保报销、处方药自取等优质药事服务。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药事服务便利性。除宁波云医院外,支付宝、饿了么等主流互联网平台在我市尚不支持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无法让患者享受一站式医保购药体验。建议基本医保目录内药品应备尽备,医保部门应充分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定点药店的药品销售数据、医保报销记录等信息,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对定点药店进行精准监管,切实保障用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进一步打通“寻药服务”和“网订店送”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最后一公里”购药服务。


余丹丹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解决居民医保买药难的建议》(第108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非常认同建议中对居民医保买药难现状的分析。由于医院药品配备数量限制、医院药店“双通道”实际操作存在阻碍、药品流通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导致在群众配药购药过程中,仍存在着部分药品在医院可及性不高、医保用药买药难的民生难题。因此,我局将根据自身职能,以“药品供需”为工作切入口,落实针对性举措,着力纾解这一民生难题。

一、做好联动管理,增加药品种类可及性

(一)根据医药机构需求,向上级反馈用药遴选和调整意见。医院采购需严格遵循医保目录,但目录更新滞后可能导致临床需求无法满足。我局将加强与卫健、市监等部门的联动,推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收集临床用药反馈,并开展药品质量监督抽样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上级医保用药遴选和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提供相关技术数据支持。

(二)推进集采政策,增加慢病药、抗癌药等药品的可及性。通过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慢性病用药、抗癌药的可及性得到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省级联盟采购政策,目前集采已纳入33种高血压药物、26种糖尿病药物和23种抗癌药物,通过“以量换价”实现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切实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高药物经济可及性。进一步推行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政策,有效打通药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患者“买不到、用不起”的难题,大幅提升救命、救急药品的可及性。

(三)两慢病精细化管理,建立个人药物使用档案,缓解供需压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门诊用药保障与普通门诊统筹、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等政策的归口衔接,依托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医院慢病健康档案,详尽连贯记录患者服药记录,规范管理和诊疗区域内的慢病患者,24年已完成2689名高危人群两项指标数据分析及干预治疗。针对档案中记录的病人情况,定期给予用药建议,确保科学用药、按需配药,并根据患者用药大数据分析,医院对慢性病用药和抗癌类特殊药品实行“绿色通道”采购,缩短审批周期,确保供应稳定性,缓解药物的供需矛盾。

二、医院、药店、社区三方联合,完善制度互补性

(一)试点“5G智慧共享药房”跨院配药,一站式送药到家。打通医院利益链,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来解决市镇医院药品目录侧重不同、群众“买药烦”的问题。改造升级门诊收费系统的药房管理模块,新增电子处方流转和药物配送入户功能,可在一家医院的方便门诊查询关联医院的药品库存,且医生对患者用药评估后,处方信息在系统内自动流转,收到处方的医院药房人员将根据处方呼叫配送人员进行同城配送,免除患者为购买某类特定药品而跨院奔波的烦恼,以此减轻医院采购压力。目前该举措已在同属一个医共体的慈溪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中医院院区和下属3家分院开展试点,设立总额度为60万元/年的5G智慧共享药房专项基金,用于处方金额调剂,集团总院外配目录内需求量较大的药品引入分院配送,分院的中药处方全部由总院进行配送,合计完成一站式药品配送2421单。

(二)探索“云柜”进院,拓宽取药渠道。鼓励医疗机构与宁波云医院合作,在医院大厅设置7×24小时自助取药“云柜”,根据患者需求和用药大数据,储备常用药物,引导患者凭手机短信取药码通过“云柜”取药,解决人工窗口排队时间长或有开放时间限制等给患者取药造成的不便,且能够满足患者对部分不在本地医院药品库存内或不在医保使用范围内药物的购置需求。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医院在大厅设置宣传展板,安排志愿者现场解答使用流程,引导患者使用“云柜”取药。目前市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已设立“云柜”投放点,完成市域内“云柜”投放的合理布局,目前已服务患者2594人次,自助取药8400盒。

(三)做优智慧药事,推出智慧医药站。持续规范零售药店电子处方服务行为,在符合医保政策的前提下,努力为零售药店发挥基层服务优势提供便利;积极对接社区,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创新打造实用的智慧药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医院、药店、社区三方联合,深化“医银合作”,目前已与慈溪农村商业银行、正源大药房商议联合推出智慧医药站项目。在浒山街道设立首个智慧医药站,24小时自动售卖非处方药品,支持医保扫脸支付,享受医保支付价。并协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扩大智慧医药站药品销售品种,将甲类非处方药纳入售卖目录。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药事服务便利性

(一)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保障物流配送及供应。积极鼓励我市经营企业采购医保药品,调动发挥我市规模药企服务热情及保障能力,并保障好物流配送及供应。推进“浙里云药房”线上医保支付体系应用,提供在线寻药、医保支付、即时配送的一站式医保购药服务,解决群众购药不便、线上购药不能报销等问题。参保人可通过“饿了么”平台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医保药品,线上销售的药品价格不高于实体店价格。截至2025年5月,我市共有62家医保定点药店开通“浙里云药房”服务。

(二)聚焦缺药短板,建立医院慢病药查询系统。打造医院慢病药查询系统,关联9家市级公立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及2家民营医院共30家医疗机构的门诊药房数据,系统药品目录包含23类慢性病的2312种药品。购药者可根据自身需求,按药品名称或厂家进行搜索,获取不同医院药品的库存、价格及位置信息,实现“查药-比价-导航”一站式闭环,为患者提供便捷省力的买药医疗服务。且查询系统依托省智慧医保平台,能够实时抓取各医院的慢病药品进销存数据,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可根据系统内药品的库存动态及搜索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适当加大群众高频查询、长期供应紧张的药品储备量,新增或调整药品目录,实现精细化管理,从供应端确保平稳供给。自24年8月中旬试用系统投用以来,已累计提供查询服务5000余次;4月下旬新系统正式宣传后,新系统的累计访问次数已达1700余次,药品累计搜索次数达2100余次。

(三)健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在开展“寻药服务”和“网订店送”等便捷服务的同时,常态化进行线上线下药品监管,通过推进药品追溯码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数据监测和预警机制,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流程追溯,并以飞检、巡检等形式,对医药机构及其线上门店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定点药店的药品销售数据、医保报销记录等信息,持续性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线上”购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

保障广大群众看病购药的基本需求,解决群众“买药难”“买药烦”的急难愁盼,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更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慈溪市医疗保障局将继续协同各方、共同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普惠性药事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提升群众购药用药的体验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6月26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慈溪市卫生健康局,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白沙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