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MB1602767C/2025-190614

发布机构:

市医疗保障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保/医保

发布日期:

2025-07-02

成文日期:

2025-07-0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2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2 16:29 信息来源:市医疗保障局

一、理由

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不仅要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其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照护压力。目前,病区康复护理和居家养老是失能老人主要的养老与康复模式。然而,医保基金投入不足、财政支持有限,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严重影响了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所以,加大对失能老年人康复护理保障的投入已迫在眉睫。

二、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医保基金方面

1、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在将肢体功能训练、换药等常见康复和护理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把虚拟现实辅助康复训练等新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涵盖进来。同时,对失能老人必需的康复辅助器具,如定制轮椅等,给予一定比例的医保报销 。

2、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依据不同服务项目成本和医疗机构等级,显著提高失能老人在病区康复护理和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医保报销比例。如一级医疗机构康复护理费用报销比例可提高10%左右,居家养老护理费用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推动医保与商业保险合作。鼓励医保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针对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的补充商业保险。医保基金拿出部分资金补贴购买此类保险的家庭,商业保险公司则重点保障医保报销后的剩余费用以及医保目录外的重要康复护理服务项目。

(二)财政支出方面

1、加强病区设施建设。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医疗机构建设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病区。配备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等先进设备,建设无障碍通道等符合老人特殊需求的生活护理设施,对老旧病区设施改造也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2、增加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财政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大幅提高对为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补贴标准。依据服务项目、时长、失能程度及服务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差异化补贴,对优质服务机构给予额外奖励,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3、支持专业人才培养。财政加大对失能老人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生均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设备和理念。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鼓励机构组织在职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通过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政策,吸引人才从事该领域工作。

(三)撬动子女支出方面

1、建立费用分担激励政策。政府出台政策,对失能老人子女主动承担一定比例康复护理费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奖励。比如允许子女在个税申报时将相关费用作为专项附加扣除,对连续多年按时支付的给予社保缴费减免。

2、开展家庭责任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在失能老人康复护理中的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失能老人家庭的氛围。

3、搭建服务对接平台。政府或社会组织搭建平台,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信息和资源。子女可借此了解服务内容、价格和质量评价,合理选择服务并安排支出,平台还提供费用支付管理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医保基金和财政支出,撬动子女资金投入,能为失能老人康复护理提供充足资金保障。这将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康复护理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俞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的第226号提案《关于对失能老年人在病区康复护理和居家养老上增加医保基金和财政支出的建议》已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医保护理保障方面

目前,我市根据宁波医保市级统筹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常见的康复和护理服务项目如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和运动疗法等均已纳入医保目录,且大部分康复服务项目为医保甲类可全额报销。国家和浙江省高度重视新药、新兴有效服务项目等引进并纳入医保目录工作。近两年来,国家和浙江省医保部门多次调整药品、服务项目医保目录,把更多救命救急的药品,可靠有效的诊疗手段纳入其中,例如进口抗癌药、中医灸法针灸等,但如虚拟显示辅助康复训练等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还在国家、浙江省探索论证中。同时,对于康复类辅助器具如轮椅、行走辅助器(助行器)等,可由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或共济账户资金支付,有效保障失能参保人员合理的医疗保障需求。

自2010年开始,我市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宁波市级统筹,逐步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基石,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甬宁保”商业保险三重保障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医保目录规定,参保人员在三级医院、其它医院或社区医院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其中退休人员在社区医院门诊报销比例达92%、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切实保障了参保人员就医服务需求。为进一步保障重度失能人员康复护理的需求,2023年起宁波市全面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于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享受长护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或在定点养老院、医院享受机构护理服务。截止目前,已累计提供长护护理服务74.8万余人次,覆盖全市20镇(街道)(含前湾新区),长护基金支出3525余万元,切实减轻重度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起我市全力推广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天一甬宁保”参保工作。保费每年100元/人,最高提供300万元的保额保障,且保费既可以本人的医保历年账户支付,也可以使用共济账户为直系亲属支付保费。目前,天一甬宁保除开报销医保报销后剩余的费用外,还能提供恶性肿瘤处方外配自费药品、特定罕见病药品、质子、重离子等额外医疗费用保障。3年来该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产品待遇和服务不断迭代,2024年全市“天一甬宁保”参保人数71.1万人,参保率达52.7%,获赔人数26379人,赔付9877.48万元,个人最高赔付49.4万元,总体赔付率为104.74%。

二、民政养老保障方面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9个、服务站点和老年活动室884个、共享餐厅及助餐点138个,服务可覆盖所有村、社区。全市4.08万名老年人常年得到助餐、助浴、理发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对于失能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我市出台《关于健全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慈民〔2024〕97号),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护理补贴和基本生活补贴。

养老服务补贴的享受对象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保边缘家庭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主要用于老年群体的日常照料等生活性服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老年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25元,低保边缘家庭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小时养老服务等值金额(按每小时25元折算)。

养老护理补贴对象为本市户籍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包括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残疾军人、“三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军人)、本人或子女获得县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6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且生活不能自理。该项补贴用于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产生的照顾服务、护理服务、购买护理用品等照护性服务。其中,居家老年人,重度失能(失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5小时养老服务等值金额(按每小时25元折算),中度失能(失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小时养老服务等值金额(按每小时25元折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轻度失能(失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25元,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轻度失能(失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75元。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三类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老年人补贴标准参照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护理费标准执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老年人补贴标准按低保家庭老年人养老护理补贴标准的50%执行。

据统计,2024年市级和镇级财政在上述补贴中共支出资金3918.1万元。对于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我市实施年度运作补贴,2024年市级和镇级财政共计支出1351万元。对于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员,我市实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入职行业补助和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2024年分别支出21.3万元和261万元(包括市级和镇级财政)。

三、财政保障方面

根据宁波医养结合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机构老人信息,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补贴。标准按照年度内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满50人给予15万元补助,主要用于内设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招聘、设施设备采购等用途;有内设医疗机构但收住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不足50人的养老机构,以及未设置医疗机构但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养老机构,按照入住老年人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给予医疗服务补助。2025年财政安排医养结合经费150万元。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和老年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6月24日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