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桥头镇毛三斢村的乡村书香雅集活动中,市图书馆馆长、文化特派员李霞霞化身“故事妈妈”,带着孩子们共读绘本,勾勒出现代版“耕读传家”图景。这正是桥头镇以文化特派员为纽带,推进“秋雨故里 文润瓷乡”乡村阅读推广计划的一个缩影。
汇聚资源,大咖领航点亮乡村阅读。“原来科学家爷爷小时候也爱读‘闲书’!”前不久,桥头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听了中科院老科学家作的科普讲座后,兴奋地讨论着。这是文化特派员发挥“文化红娘”作用的生动实践。桥头镇多次邀请“大咖”走进乡村,让高端文化资源与农村学生“零距离”接触。市作协主席的写作课、宁大科院“00青年红色宣讲团”的共富故事、方太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毛三斢村共建的“翻开毛三斢”国学读书会……一系列“高规格”活动,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乡村阅读的角落。
“不仅要引资源,更要活用资源。”桥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整合市镇资源,构建起“一馆多点”的阅读服务网络,以镇图书馆为核心,以毛三斢村农家书屋为标杆,全镇农家书屋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年流通图书超千册。毛三斢村、五姓村成功获评宁波“微书房”,青山里茶咖申报省级“阅读驿站”,村民还自发形成“整理书籍、关灯关窗”的文明公约,让阅读阵地成为“文化家园”。
焕活传统,节日为媒创新文化传承。“抽到这本《诗经》,就像收到千年浪漫。”去年七夕,桥头镇一场以“书本盲盒”为媒的书香雅集,让年轻人在交换书籍中感受“耕读传家”的婚恋新风。这正是桥头镇“阅读+”新场景的探索。端午时节,复原“典籍里的菜谱”、展示“我们的村礼”,让村民在多元民俗体验中读懂传统典籍里的生活智慧。
文化特派员团队还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桥头发布”的“馆长荐书”特辑、“乡村伴读者”征集活动吸引全民参与;镇幼儿园“阅游童乐圈”嘉年华汇聚众多家庭,世界读书日的余秋雨作品研读会、瓷乡非遗体验、“护苗·绿书签”海报展等活动,构建起“家、校、社”共读链条。这些活动不仅获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等央媒报道,更让“耕读”基因融入日常生活。
全龄浸润,阅读成为群体生活方式。除了硬件提升与活动创新,文化特派员还注重对阅读生态的系统性构建,推动阅读向全龄段延伸:“三北讲坛”科学讲座激发青少年探索欲,“我陪孩子读经典”视频带动亲子共读,养生知识分享会关爱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执文化之笔,耕乡土之田,读千年之韵。桥头镇从省级首个农民读书协会的发源地,到高品质阅读空间遍地开花,千年文脉正通过阅读推广计划焕发新生。目前,全镇农家书屋年流通图书超千册,市镇图书馆“一卡通”借阅率提升40%,阅读正从“个人习惯”升华为“群体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