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下午2点半,轻纺村文化礼堂的越剧公益培训班准时开课。虽然天气炎热,但挡不住村民参加培训的脚步。“除了越剧公益培训班,针对孩子们开设的暑期非遗文化课也十分走俏。”眼看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村党委书记华建育很是欣慰。他告诉记者,近些年,轻纺村文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点亮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去年市级文化特派员谢鹏的到来,更是为轻纺村文化振兴锦上添花。
谢鹏担任慈溪大剧院营销总监,曾多次带队到白沙路街道下辖村社开展“送戏下乡”,也因此与轻纺村结下不解之缘。在成为市级文化特派员驻点轻纺村后,他不遗余力发挥专业能力和自身优势,努力推动传统文化艺术公益普及,并策划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挖渠引水”让文化甘泉润泽村民心田。
“村民对开展文艺活动的意愿很强烈,但苦于没有系统培训和展示舞台,多数时候只能自娱自乐。”在深入走访调研后,谢鹏把目光投向了村民质朴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他的建议下,轻纺村构建“15分钟文艺圈”,通过活化利用阵地资源,先后开办了越剧、二胡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公益培训班,组建起村歌村舞合唱团,并邀请专业老师、艺术家分别进行指导授课和公益交流。每逢传统节日,谢鹏还会协助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策划,主动邀请公益培训班学员在村文化大舞台进行才艺表演,集中展示公益培训成果。优质文化的有效供给和覆盖,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文化惠民乐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兴趣夯实文化基础,创新催生文化活力。随着村民文化素养提升,村级文艺队伍持续壮大,谢鹏又将目光转向文艺创新创作上来。去年,谢鹏策划的“国庆快闪”火速出圈,而“快闪”团队,多数来自村里的文艺骨干,他们用不同的表演串联起献给祖国母亲的赞歌,以最好状态呈现了“快闪”最佳效果。在今年的“元宵妙会”中,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占一半,这些节目融合了村民对于村庄建设发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盼,展现了浓浓的烟火气和乡土味,它与非遗表演、非遗市集一起,构成了轻纺村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窗口,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与此同时,借助谢鹏身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有机会来到慈溪大剧院近距离接触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歌剧等高雅艺术,让他们能进一步拓展文化视野,提升艺术素养,激发创作动力。
最是文化能致远,此心安处是吾乡。谢鹏驻村的一年多光景里,让他对轻纺村有了深深的情感。他将全身心投入“第二故乡”的文化建设,播撒更多“文化种子”,带领父老乡亲精心耕耘,期待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中,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文化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