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777114Y/2025-190654

发布机构:

市人力社保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03

成文日期:

2025-07-03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3 09:42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余丞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建议》已收悉,经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市残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市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稳定就业、扩大就业、高质量就业并举,积极打造“乐业慈溪”就业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重点群体就业率。202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4.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8%,保持在地位区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聚焦青年人才引育,激活就业创业新动能

(一)推动新来甬大学生集聚。深化校企合作对接,以常态化人才供给为出发点,将人才培养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公牛、新海等区域龙头企业与宁大科院建设人才产业学院,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留才用才体系,促进可持续化发展。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2024年慈溪市见习岗位精准推送行动、“走进名企,爱上慈溪”宁大科院游学活动等,进一步加深学院师生对慈溪及企业的了解。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武汉科技大学慈溪技术转移与人才引育合作基地,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开展赴外招聘活动,2024年,组织我市重点企业赴43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达成初步意向3553人。

(二)做好就业见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就业见习“蓄水池”作用,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慈实习就业,2024年开发见习岗位2221个。同时,连续八年组织开展“家燕归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实践岗位万余个,持续承接浙大、华师大、浙工商等高校组团式、专题式社会实践,并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充实企业人才储备。

(三)强化青年创业扶持。打造“大河口艺术部落”、“青山里”青创筑梦空间,举办CONNECT青年创业创新派对等活动,引荐各行各业的青年创业导师和创业人才资源,共话创业历程。举办新农人电商直播专题培训,培育壮大青年农业创业队伍。携手农商行推出“和美农创贷”专属金融产品,贷款最低利率达3.15%,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54笔,金额7600万元。举办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路演等,提供项目孵化、导师辅导、补贴申请等服务,已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多领域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百余个,推动创业成果孵化落地,“创伤修复无疤痕用无机活性诱导硅酮凝胶的开发及产业化”等多个青创项目曾获国家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金奖、“创青春”国赛银奖、“创青春”省赛金奖等荣誉。

二、优化服务保障举措,筑牢农民工群体就业根基

(一)优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加强零工市场(驿站)建设,助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2024年全市共有7个零工市场和8个零工驿站,累计在“浙里找零工平台”发布岗位65075个。推行“劳务经纪人”模式,以“老乡带老乡”的方式,扩面吸引农民工到慈就业。截至2024年底,我市专、兼职“村级劳务经纪人”已达545人,为280余家次企业引荐新职工2.5万余人次。

(二)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提档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等举措,不断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创新。截止目前,累计动态入库新农人4500人,农创客1234人,2024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916人次,组织正大等农业企业赴南京农业大学开展人员招聘专场1场。

(三)强化服务保障力度。聚焦农民工等新就业群体需求,构建“党建引领、服务赋能、治理融入”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全面整合全市党群服务中心、甬爱E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等191家服务站点,提供休憩、充电、食品加热等暖心服务,有效形成“15分钟服务圈”。开展“暖蜂行动”,组织志愿者为新就业群体发放保暖物资,送上关怀慰问。针对农民工群体定制关爱方案,提供健康体检、心理辅导等服务,惠及3000余人次。并以非公企业、小微产业园区为重点,实施‌家庭关怀计划,举办“小候鸟夏令营”“家属健康体检”等活动,做实做细技能培训、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服务工作。

三、强化兜底帮扶举措,织密就业困难群体保障网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拟定出台《慈溪市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办法》,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零就业家庭认定政策,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工作。贯彻落实《宁波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甬民发〔2020〕18号),鼓励低保救助对象劳动就业。同时,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落实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奖励政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就业,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二)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针对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联合镇(街道)开展就业需求、岗位介绍、政策宣传、创业指导等工作。2024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954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088人。落实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工作,做好“一人一策”服务信息录入,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实现残疾人就业岗位发布与求职信息的互通平台,目前全市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提供毕业生“1131”专属服务,2024年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01人。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通过迭代升级“浙农帮扶”应用系统,为低收入农户精准画像。实行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码管理,根据风险事件不同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阈值,一旦触发阈值,采取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干预措施,结对干部做到及时回访、限时处置、闭环管理。2024年实施产业共富项目2个,投资额合计145万元,预计项目完成后户均每年增收400余元。全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26个,发放补助资金92.85万元,户均增收约2200元,并为719户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劳务就业等发放各类补助128.2万元。

下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继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采取进企业、下车间,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操并重等举措,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岗前培训、项目制培训、公共实训培训等,做到“各学所需、应培尽培”,并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各类补贴。同时,聚焦打造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梯度式”培训体系,为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管理人才。二是持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继续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推进青年大学生招引工作,加强大学生见习单位选树建设,引导企业提供高质量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在就业见习、人才培养、助学乐业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实施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实现人生价值。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鼓励企业完善“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农民工来慈就业。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多渠道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灵活就业和零工市场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重点企业赴外开展劳务协作。三是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精准开展“一人一档”实名制帮扶,确保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全覆盖。抓好低收入农户工作,继续从就业增收等方面给予低收入农户政策保障。持续做好残疾人就业帮扶,指导各镇(街道)残联多渠道开展活动。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