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777114Y/2025-190668

发布机构:

市人力社保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7-03

成文日期:

2025-07-03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03 10:08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龚建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扩大慈溪市产业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建议》收悉,经与市教育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慈溪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三支队伍”建设工作任务,持续深化“育才—鉴才—留才”全周期培育模式,全方位抓好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工作,全市技能人才(含前湾新区)累计达到35.25万人,高技能人才(含前湾新区)达到12.49万人,总量均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主要做法如下:

一、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慈溪办学。我市积极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市合作渊源深厚。自2016年起,响应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号召,慈溪市政府与工商职院签订合作共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协议 ,开启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的慈溪模式。多年来,慈溪市政府投入1.78亿元建设慈溪学院新校区,浙江工商职院投入3270万元用于教学设备购置、宿舍改造等。目前,浙江工商职院与行知职高、周巷职高、慈溪职高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已为我市产业发展输送1800多名“智造工匠”,为3200多名中职学生提供升学机会,为3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为12000多名产业工人开展技能培训。

(二)持续开展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工商职院与行知职高在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借助《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东风,双方以慈溪学院新校区为依托,全方位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涉及15个专业,2024年计划招生800人,其中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专业5个,计划招生200人,预计年内在校生规模达1600人。学生采取“2.5年(中职技能基础 + 知识入门)+1.5年(高职技能提升 + 理论进阶)+1年(企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按照技能人才能力发展逻辑,逐步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此外,慈溪技师学院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课改,在园林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通过研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培养方案、强化课程改革实施、探索教研科研机制、健全管理评价制度等举措,促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

(一)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各中职学校紧密对接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我市“123”千百亿重点发展产业。慈溪职高组建智能控制技术、加工制造技术两大专业群,新设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专业群雏形;行知职高深耕专业集群化建设,打磨“建筑与智能制造、旅游与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新商科”三大专业集群,促进课程互嵌、实训资源融通;周巷职高构建“三轨四训五岗”进阶式培养模式,对接小家电智造小镇产业需求;锦堂职高开发汽修专业六大限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和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慈溪技师学院优化专业结构,新设冷作钣金加工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 ,开展“岗课赛证”融合课程建设。  

(二)推行“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锚定“人人有技能”目标,面向全体有培训意愿的在慈劳动者,大力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项目制培训、创业培训等,着力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别、全周期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慈溪职高、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有限公司开展慈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班”,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共育”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落实技能人才评价改革

(一)大力推行技能等级认定扩面提质。根据上级放管服改革要求,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批有序退出目录,全部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按照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全市已有社会培训评价机构8家、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57家,其中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市内首家具有技能等级一级(小型家用电器制造工高级技师)评价资质的企业类型社评机构。去年以来,我市企业新完成技能等级认定148次、新参加评价9607人次、新核发技能等级证书8486本,涉及车工、钳工、模具工、机床装调维修工、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磨工、铣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印刷操作员等60余个职业(工种)。企业技能评价获证人员,可按规定获得800-2400元不等的技能提升补贴。

(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注重以赛代评、以赛促训,每年组织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如去年共推出劳动关系协调等职业技能竞赛项目25个,累计报名参赛超过3000人次,共有867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今年拟开展14个项目的竞赛,在全市上下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去年,慈溪技师学院学生周烽,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赛项金牌,这也是我国选手在这一项目的“首金”。

四、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

(一)选拔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上林名匠”评选活动,累计产生“上林金匠”13名、“上林银匠”25名、“上林工匠”57名,给予经费奖励和休假服务,并选送优秀高技能人才赴外开展高技能研修。推荐优秀中青年技能人才参与各级各类专家荣誉评选,近三年我市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浙江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1名、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22名、浙江青年工匠48名;入选宁波杰出工匠3名、宁波工匠33名、宁波青年工匠100名,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技能人才层级。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在“两代表一委员”中安排一定的高技能人才名额,营造技能报国、岗位成才的社会氛围。

(二)落实技能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对符合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2万元的岗位补贴;在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申请居住证、子女入学等方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参照相关层级专技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在招录事业编制人员时,鼓励符合条件的职技院校毕业生积极报考。

近年来,我市在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下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是持续推进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慈溪办学。我市将继续加强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全力支持打造“浙江省县域特色学院”、“浙江省智能家电产业学院”和浙江省首个“五年制高职校区”。在资源配套上,整合本地教育、产业资源,促进院校与企业的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探索优化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机制。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搭建中高职沟通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推动更多优质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合作,扩大合作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加强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学业评价等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科学统筹设置专业,强化校企联动。我市将引导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评估专业办学质量和就业情况,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及时调整或淘汰。加强专业建设统筹规划,避免专业同质化,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我市继续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精准匹配、深度合作。加强对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规范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积极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按照上级人社部门要求,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一老一小、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大力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充分调动企业和培训机构积极性,抓好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全域技能水平。引导企业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并确保60%以上经费用于一线员工培训。

五、大力实施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行动。以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加强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有关政策宣传和指导服务,鼓励企业面向本单位职工规范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有序推进“新八级工”制度,引导企业新增评价工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一级(高级技师)技能评价资质。此外,持续推进专技融通工作,探索企业人才“一评双证”等工作。加强对社会培训评价机构评价质量监管,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其开展社会化技能等级认定,拓展属地可评价的职业工种,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开展评价,有效增加我市技能人才考证和获证人数。引导企业落实技能薪酬挂钩机制,优秀技能人才可与企业管理岗建立对等的薪酬待遇。

六是努力营造引才育才良好环境。每年定期举办全市性技能人才招聘活动,邀请市内外企业和高校参加,搭建企业和人才面对面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市域企业赴外进行校招活动,实时发布在线招聘信息和人才求职信息,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定期举办各类技术技能交流会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创新合作机会。积极推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技能型乡村(社区)、技能型企业等创建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上林名匠”评选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全市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对获奖选手优先推荐“慈溪市技术能手”,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营造比学赶超、技能成才氛围。统筹推进市级以上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培训“百地千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载体建设,夯实技能人才培育根基。全面落实技能人才在子女入学、户口迁移、住房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不断提升其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世界青年技能人才日”活动等载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