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掌起镇戎家村的高速桥下空间热闹非凡。傍晚时分,篮球场上传来阵阵喝彩声,健身舞蹈场地音乐欢快,儿童乐园里孩子们嬉戏玩耍。这片曾经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的“废弃空间”,如今已成为居民们每日必到的“打卡地”。这是掌起镇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镇通过盘活桥下空间、公园绿地等闲置资源,新增运动场地14个,打造便捷高效的“15分钟健身圈”,让健身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在戎家村全民健身广场,记者看到,3100平方米的场地被划分为篮球场、羽毛球场、气排球场、门球场等多个功能区,智能健身器材和儿童乐园一应俱全。村民陈阿姨正带着孙子玩耍,她笑着说:“以前这里脏乱差,大家绕道走。现在改造后,我每天带孙子来玩,晚上还能跳跳广场舞,特别方便!”广场的建成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健身需求,还悄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这里夜间人流量达300余人,还吸引了周边镇的居民前来锻炼。
掌起镇的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资源丰富,仅沈海高速掌起段就有3万平方米左右的桥下空间可供利用。镇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调研,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将桥下空间改造为多功能运动场地。今年新建成的戎家村健身广场就是典型代表。广场配备了高光射灯和连贯的“灯带”,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阳光雨棚让场地能实现全天候开放。此外,镇村还建立了由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每日巡查制度,对草坪、路灯养护等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设施稳定可靠运行。
除了桥下空间,掌起镇还充分利用公园绿地、金角银边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地。掌起镇体育公园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和设施,自开放以来深受居民欢迎。厉家村健身广场新增了匹克球场和智能健身器材,每日运动人数超过200人。此外,国球进社区项目在4个村落地,新增850平方米运动场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乒乓球运动的乐趣。
“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探索多元化模式,除了上级补助和村级自筹,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掌起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道,例如,市雅凯电器有限公司冠名赞助了“雅凯杯”门球邀请赛,镇篮球协会和气排球协会也为赛事提供了约10万元的器材和物资支持。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为运动场的建设和运营注入了持续活力。
“建好是第一步,关键在用好、管好。”下一步,该镇计划对健身步道和运动场地进行升级,增加更多设施,同时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让运动场持续焕发活力。“桥下空间我们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健身,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风尚。”该负责人表示。
如今,掌起镇的居民真切感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健身”的便利。从被遗忘的桥下空间到人气十足的运动场,这些“小而美”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城镇形象,更激活了全民健身的“末梢神经”。掌起镇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运动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为新时代城镇公共空间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