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墩街道的夏夜,正被家门口的文化星火点燃。上周五晚7点,橡树湾城市书房前人头攒动,而另一处坎东村全民健身广场也灯火通明,两处崭新的“乡野舞台”同时搭起,歌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坎墩街道“家门口的舞台”迎来全新升级,与四塘南村原试点舞台形成“三点联动”之势。
自今年6月起,坎墩街道在四塘南村试点搭建简易舞台,鼓励爱表演、会表演的村民登台献艺,逐渐形成“自导自演、时间固定、节目流动”的可持续模式。这一文化实践迅速点燃群众热情,不仅吸引周边村民专程来看,更让不少群众从观众变成演员,真正实现了“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文化服务目标。
在四塘南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坎墩街道持续推进“家门口的舞台”品牌升级,于近日新增橡树湾社区、坎东村两处舞台。新舞台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对“小而多、活而精”文化生态的深度构建:橡树湾社区舞台依托区域特性以及城市书房文脉,目前主打社区孩童的“歌曲盛宴”,未来将结合社区诗社,定期开展诗歌朗诵等活动,打造年轻化文艺空间;坎东村、四塘南村舞台聚焦乡土情怀,坎东村目前由村民戏曲团献演传统大戏,未来将与四塘南村共同承载村民自发演出、经典电影放映等活动,让村民在熟悉的旋律光影中找到情感归属。
舞台的延伸,本质上是文化赋权与精准服务的双轨并行。街道深入村社挖掘“民间达人”,依据地域基因定制节目单:年轻社区引入时尚元素激活参与,传统村落保留乡音慰藉乡愁。一方小小舞台,台上台下均是邻里乡亲、熟悉面孔,在锣鼓声与掌声中拉近彼此距离,厚植和谐文明乡风。
坎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试点一村到点亮多村(社区),我们搭建的不只是舞台,更在于打造一个文艺惠民、振奋精神的文化主场。”记者了解到,目前“每周五晚7点,只要天公作美,舞台必定开麦”已纳入街道文化服务承诺清单,让“家门口看演出”成为居民可预期的周末文化仪式。从四塘南村的“星星之火”到三地同步的“燎原之势”,坎墩街道正以“乡野舞台”为针,以百姓才艺为线,编织一张覆盖全域、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