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41969155XE/2025-193071
市民政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2025-09-17
2025-09-17
面向社会
曹建波、徐杭杰、兰小红、龚晔晟、马旭峰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合力保障重度失能老人入驻机构 构建无忧养老慈溪模式的建议》(第3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截至2024年底,我市有户籍老年人口为31.93万,老年人口占比为33.73%,其中,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4.15万,预计到2035年,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3万,占比超40%。现有老年人口中,失能、失智老人分别占老年人口的5.03%、6.04%。失能失智老年作为特殊弱势群体,需要高度关爱、密切关注。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省、宁波市有关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市级部门协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聚力构建我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养老服务兜底保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统筹谋划全局,助力基础提标,更实举措推进机构养老专业化发展
一是注重科学布局,夯实规划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市已高度重视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将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养老机构认知障碍专区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建设作为《慈溪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今年作为“十四五”和“十五五”之间承上启下的一年,民政部门已开始总结工作经验,组织专业力量实地调研,统筹谋划养老服务“十五五”规划,并重点关注“两失一高”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继续将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纳入“十五五”规划内容,持续落实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各类补贴补助和服务保障,贯彻实施医养结合、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市发改局已印发《慈溪“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启动《“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目前,《“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已多次征求过意见,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也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其中。
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充实人才支撑。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养,2021年以来,民政会同人社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育“百千万”行动,重点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涵盖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以及常见老年人疾病护理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3家,已累计培育高级以上护理员302名、初中级护理员1419名,每万名老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53.9人;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方面的专业,2020年开始,慈溪职高开设护理实验班,2023年又开设五年制护理专业,慈溪技师学校也于2025年招生康复保健专业,为养老护理人才培育打下基础;积极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当前共有65名,其中有护理学、医学、康复保健等专业基础的占1/3,目前从事行政管理的40人、医护人员11人、护理员14人。同时,落实持证在职在岗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发放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2024年全年在养老人才的资金支出达403.45万元。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度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市卫健局重点做好医疗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完成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2人,并通过考核,完成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39人,并通过考核。培训人员均掌握老年医学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从事老年医学临床医疗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保证医疗安全。
三是聚力改造提升,压实硬件支撑。为向社会老年人特别是需要专业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近10年来我们持续加快推进镇级公办养老机构品质提升,按照新建一批面向社会老人开放的普惠型养老机构、优化一批设施设备、改建一批老旧机构的目标,已累计投入2.91亿元,掌起镇老年公寓、周巷镇老年公寓等9家镇级养老机构设施面貌得到了较好地改善,新增养老床位1405张,目前全市19家养老机构可提供养老床位3143张。同时,突出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照护,近两年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全市养老机构康复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康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8%,累计已建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91张,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2张。2024年我市出台《慈溪市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要以建设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为主,引导现有存量公办养老机构要转型为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二、丰富多元供给,助推服务提档,更高水平提升养老体系品质化发展
一是细化居家服务内涵。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优享计划”,出台慈溪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扩展细化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助餐、助浴、重度失能老人护理等服务能力,今年已累计提供助浴服务500人次以上。1-4月共计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1550万元,发放就餐补助77.5万元。出台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构建低成本、定制化的助餐、助医、助洁、助行等服务供给体系。目前全市328个村(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9家、服务站点260个,其中5A级3家、3A级35家,17个镇(街道)均建有一家区域性服务机构,59个居家均配置无感智能服务终端,建有共享餐厅及助餐点79个,服务可覆盖所有村、社区,已形成“城市社区10分钟、农村社区15分钟”的服务半径覆盖圈,有4.08万名老年人常年得到助餐、助浴、理发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着眼于“两失一高”老人更便捷的专业照护,我市推进集“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日间托养、精神慰藉”等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目前已在观海卫镇、胜山镇、白沙路街道完成3家。今后三年,我市还将继续在浒山、宗汉、长河、坎墩等镇(街道)建设4个嵌入式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
二是深化四床联动发展。聚焦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养老刚性需求,市民政局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累计在白沙路街道、浒山街道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并落实每张3000元建设补助,共计发放补助资金30万元。为解决部分年老体弱、长期患病、行动不便等群众看病就医问题,2022年3月,市卫健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慈卫发〔2022〕22号),在一般医疗指征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满80周岁且行动不便”申请建床条件,解决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就医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累计已建立922张、并完成14例居家安宁疗护服务。2024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置护理康复床位285张,安宁疗护床位30张、医共体总院老年病专业床位共设置239张,康复专业床位50张,安宁疗护床位10张。慈溪弘和医院设置52张老年病专业床位,康复专业床位39张,安宁疗护床位12张。
三是强化家庭照护能力。为巩固家庭养老基础,满足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自2021年起我市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利用数字化方式,编制基础性养老服务技能及日常看护知识课程,通过社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以互联网为理论学习渠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实训站点,对社会上具有家庭照护需求的非从业人员进行自学指导、集中短训、技能实践,延伸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基本面,全市累计培训家庭照护者5693名,为“两失一高”的家庭照护提供专业支持。下阶段我们将组织医养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开展家照培训,加强在日常照护、情绪疏导、康复护理等方面技能,提升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能力。
三、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更大力度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保障
一是扩展保障对象。为切实推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2024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和省、宁波市统一部署,我市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将补助范围从完全失能低保老年人扩面至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和高龄低保老年人,并做好政策宣传入户工作。目前每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享受的救助补助额度为入住养老院实际收费标准扣除老年人已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为1301元/月)、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391元/月)、养老护理补贴(重度1808元/月、中度为904元/月)等补助后的差额。现有25位低保失能老年人入住我市养老机构,因我市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在3000元左右,符合条件的低保失能老年人的低保金等相关补助已足够支付机构托养费用,实际产生此项救助补贴的有4位,今年已发放补贴资金4049元。
二是完善评估机制。我市严格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GB/T42195-2022)组织开展老年人失能等级评估,做到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入住机构满30日后,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可提交申请集中照护服务补助,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入住机构补助金从入住当月起算,次月发放至老年人本人账户。
三是加强部门政策衔接。根据文件精神,享受长护险已经通过基金支付基本护理服务费用的老年人不纳入此项救助范围,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不纳入此项救助范围,残疾人护理补贴、居家养老护理补贴和此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救助补贴不能同时享受,只能择一享受。在日常审批管理上,民政、医保等部门切实加强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政策对接,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和“浙里康养”平台共享数据,实现服务管理实时、便捷、智能。
四是实施养老服务消费券补贴。根据《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防补贴发放的通知》,自8月起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实施我市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券补贴工作,对于经评估后失能程度达到中度以上的居住在本市的老年人,可通过“民政通”领取电子消费券,可用于民政部财政部规定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按自付金额的40%进行折扣,分别累计不超过每月500元、800元。此项政策的落地可进一步减轻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压力。8月我市共有590名老年人领取消费券,使用185张,补贴资金正在审核中。
四、加大政策激励,促进长效发展,更高效率推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抓住超长期国债政策支持,市发改局正与上级部门主动对接,做好养老领域的项目储备,等待政策文件发布后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等各类补助资金。持续实施老旧公办养老机构改扩建行动,推动辖区内养老机构缺失的镇(街道)建设30张床位以上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满足辖区老人就近托养需求,争取尽快实现每个镇(街道)建有一家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双达标的养老机构。
二是加快推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目前我市已有四星级养老机构1家(慈溪恭和苑)、三星级养老机构1家(慈溪市福溪养老服务机构)、二星级养老机构10家,近期争取推动恭和苑评定为五星级养老机构、福溪养老服务机构为四星级养老机构,1家镇级养老机构评定为三星级养老机构,进一步构建我市星级养老机构新矩阵。同时我们会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探索星级养老机构相关的政策倾斜。
三是加快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专业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并落实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助等优惠政策,目前已引入上海兰公馆、北京恭和苑运营我市养老机构,本土民营力量参与的掌起颐养院、观海卫海地养老院等运营良好。进一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目前文旅集团已成功承接市城区社会福利院,将持续支持文旅集团加快融入养老服务市场,整合全市养老服务资源,以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方式管理运营养老机构,打造行业标杆。
五、优化分类照护,强化兜底福利,更高标准构建心智障碍照护保障体系
为保障心智障碍老年人享有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残联、卫健、医保、民政等形成多部门政策服务联动。市残联专业化推进心智障碍残疾老人集中托养服务。2013年8月开展智力残疾人集中托养,涵盖老年对象,家庭困难的入托残疾人有政府兜底保障,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兰公馆运营管理。2024年启动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工作,委托市七院开展服务,同样涵盖老年对象。市卫健局开展老年学科及康复服务。全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及1家二级专科医院(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设有老年科。市第七人民医院还设有老年专科病房,提供门诊、住院、早筛、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一体化服务,并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推出“1对1”(约250/天)、“1对3”(免费)、“1对多”(免费)的照护模式。市民政局推进失智群体分类照护模式,对符合特困对象条件的精神残疾人,由新浦镇社会福利中心集中供养,目前全市集中供养对象55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32人。针对60周岁以上的失智老人,可自费入住我市养老机构,并按失能等级享受补贴(重度为300元/月 ,中度为200元/月 ,轻度为100元/月)。对于上述对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按照浙江省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发放安托养服务补贴(重度1808元/月、中度为904元/月、轻度为452元/月、自理为226元/月)。同时,为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深入实施“精康融合行动”,目前已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镇(街道)全覆盖,高标准建成19个同伴之家,挂牌成立1家精康服务指导中心和7个精康服务驿站,全面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市医保局积极推进长护险落地,自2023年1月起,我市已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只要参加宁波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或因老年失能,通过评估认定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参保人员,由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基本护理服务。2024 年4月1日起,在宁波市长护保险现有清洁卫生类、营养摄取类、排泄护理类、移动舒适和安全护理类、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类、用药指导类共六大类42项生活照料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 上,增加10项居家医疗护理类服务项目。截至3月底,全市享受居家护理人员2415人,享受机构护理人员460人,享受医疗护理53人。
下阶段,将根据上级部署,结合建议内容,抓统筹重谋划,进一步强化政策体系,推进养老设施建设,重视专业人才培育,实施老有康养普惠行动,切实增强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是强化老龄事业发展,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研究谋划“十五五”老龄事业和养老工作规划,重视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福利保障,并完善各项养老服务保障制度。积极构建老年友好社会,深入推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以未来社区建设等为契机,引导有条件的镇(街道)开展失能失智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照护者支持、居家照护、辅具租赁等失能失智老年人关爱项目,为这类特殊群体提供康复干预活动场所,播种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会理念,倡导理解、尊重、关爱、支持、包容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优化照护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龙山镇范市医院改建养老院建设任务,推进浒山、宗汉、长河、坎墩等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大护理床位、认知障碍照护“两张床”建设,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0%,提升专区床位使用率。积极发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社区支持网络,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家庭照护者日常和个性化指导培训新模式,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加大对社区医生、养老护理员、社工、志愿者、家庭照护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社区、高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企业积极合作,探索“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我市认知照护软实力提升。
三是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完善认知照护体系。充分发挥民政、卫健、残联、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作用,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做好失能失智老人的调查摸底和能力评估工作,确保相关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积极推进重度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争取更好地为老年精神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推动“医康养护”一体化模式建设,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体系,构建相对成熟的照护全周期服务体系。并深化科技赋能创新,探索开展认知数字疗法以及人工智能在失能照护领域的应用。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民政局
202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