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墩街道:迭代小番茄成低收入农户致富“金果果”

发布日期:2022-07-20 10:58 信息来源:市发改局

一人高的小番茄植株,绿叶茂盛,一串串成熟的小番茄如宝石般缀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这是近日,记者在慈溪市坎墩街道小超果蔬农场看到的一幕。

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坎墩街道推广种植的第三代小番茄浙樱粉1号陆续成熟,每座钢制大棚内产量可达上万斤。这款小番茄口感甜嫩多汁,成了坎墩上百户农民的致富“金果果”。

“今年我种植了11亩的浙樱粉1号小番茄,价格比去年提高了30%左右,像这样一个400平方的钢管大棚,整个采摘期预计能卖35000元左右。”老家在台州市三门县的李小超说。他20年前从三门来慈溪,承包了土地务农,主要从事种植包括第一代大番茄在内的传统农作物;几年后,在坎墩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下,种植起了第二代小番茄千禧等品种,收入有所增加;到2018年,坎墩开始推广种植包括浙樱粉1号、王妃等第三代小番茄,李小超选择了种植浙樱粉1号小番茄。

“以前很苦,后来条件慢慢地变好了,现在政府对我帮助很大,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今年小番茄的批发价每斤超7元,虽然种地苦一点,但一年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如今不但买了轿车,还在浒山买了房子。”李小超说。

在坎墩另一家小番茄种植果园里,广西籍的壮族农户张爱英和她丈夫孙利军也正在棚内忙碌地采摘小番茄,黝黑的脸庞上藏不住他们丰收的喜悦。“这八亩左右浙樱粉一号小番茄,等再过半个月全部售完之后,预计毛收入就有20万元以上。”张爱英笑着说,当初她嫁过来时,家里条件还很艰苦,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现在政策好,托了共产党的福,我们夫妻俩也算勤劳,生活很幸福。”

昔日低收入农户驶上致富快车道,小番茄功不可没,也离不开坎墩街道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2005年起,我们引进了很多品种,经过几次更新迭代,种植技术日渐成熟。引进浙樱粉一号时,还是通过街道的补贴开始试种,试种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现在许多农户得以发家致富。”坎墩街道农办的推广研究员王旭强说,目前坎墩小番茄种植面积大概是600至700亩,有110户农户种植。“二代千禧小番茄每亩产值一两万元,如今浙樱粉每亩产值三四万元,翻了一倍以上。”

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支持,坎墩小番茄种植产业顺利实现了迭代升级,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樱桃番茄种植基地。当地约有15%的低收入农户从事小番茄种植,小番茄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

“我们还将再一次提升小番茄品质,引进、培育新品种,引导低收入农户和周边农户,通过小番茄产业来带动实现他们的增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坎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国义说,街道也将相继出台产业的政策扶持,在农业政策性保险或者金融融资方面提供方便,使小番茄产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