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堰镇:产业提质、文旅融合 匡堰片区组团发展奔“共富”

发布日期:2022-07-20 11:07 信息来源:市发改局

这段时间,慈溪市匡堰镇宋家漕、石人山、高家、龙舌四个村共同出资建设的保障房租赁用房项目,顺利进入土地报批实质阶段。建成后,396套租赁公寓将大幅改善该镇中部片区新老村民的住房条件。“片区组团发展,办成了原来办不成的事。”匡堰镇中部片区党委负责人说。

近年来,匡堰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统领整合”作用,围绕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持续以党建联盟、产业联动、规划联体、社会联治的片区组团模式激活乡村发展资源,形成东部产业、中部商贸、南部文旅三个特色片区,通过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产业集成,迈入共富共美快车道。

人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本土人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更能扎下根、弯下腰,全身心投入。”镇经发办负责人表示,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激活本土存量人才潜能,通过培养选树一批领军人才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各路乡贤精英,破解乡村人才短板,发挥增量人才作用。截至目前,该镇已招引32名优秀本土企业家、乡贤和青年人才组成人才智库,为片区组团发展出谋划策。

包括王家埭、樟树、宋家漕等3村在内的匡堰镇东部片区,服装、电子、精密制造等产业密集,发展多元。经济活力强的同时,外来人口密集、居住分散管理难也成为片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我们召集每个村的村民和乡贤代表,共同商议形成了依托‘老励工作室’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镇东警务室的方案。”片区智库人才丁青松介绍。

片区新建的镇东警务室作为“老励工作室”调解分中心,打造了集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于一体的安防体验馆,探索建立“村民说事•乡贤参事”治理模式,第一时间响应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运行一年多来,该片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发生率同比下降18%。

共同富裕背景下,弥合各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提升是基石。今年年初以来,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和老329国道沿线综合整治成为该镇统筹中部片区产业大提升的重要抓手。匡堰采取片区联动理念,统一标准,村际联合,片区推进,集中清理低小散乱的“瓶瓶罐罐”,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向前端设计、后端销售等高利润模式转型发展,提高匡堰服装产业整体质量;通过谋划老旧工业地块连片改造实施方案,探索“小并大、小进规”路径,积极对接引入优质产业项目,完善高亩均效益的产业链。

截至目前,该镇已排摸整治单位1222家,拆除违建140处,面积22080平方米,淘汰服装企业172家,取缔小印花等配套企业47家,排摸意向改造老旧工业地块企业17家,启动再改造流程,腾出空间实现产业“腾笼换鸟”。“预计到2023年,全镇淘汰落后低效企业一半以上,同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发展和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共同富裕。”镇产业提质专班负责人介绍。

在南部片区,倡隆、乾炳、岗墩3村通过抱团置业、投资入股等方式,集中盘活村级集体资产,推进文旅产业市场化统筹运作,全面拉伸文旅产业价值链。三村共同出资组建的忆山文旅公司,把民宿、花海、农家乐等原本分散的优质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古韵秘色瓷精品线路等“精特亮”工程,整合文旅潜力资源点位20余处,形成“全域秀美乡村”旅游新格局。去年,片区吸引游客同比增加12万人次,“楝树下”艺术村落晋升本地游网红区块,三村经营性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

据悉,今年,古樟公园建设等10个新项目被投放至南部片区,以项目牵引持续带动片区产业提升、增收带富。与此同时,在全域党建联盟引领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下,民生实事项目也成为片区共同富裕重要切入点,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等不断取得跨地域、跨层级的突破。“下步,我们将继续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和实践路径,为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建设多探新路、多做贡献。”匡堰镇主要负责人表示。